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我的互联网创业认识论:一个10年老兵的心得与思}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我的互联网创业认识论:一个10年老兵的心得与思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作为一名工作10年的互联网人,本人一直专注于产品与运营管理工作,涉足过To C、To G和To B三大领域,在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互联网公司都工作过,自己有过短暂的创业经历,也合伙创过业,还在集团公司内部孵化创业过。 目前,本人在北京从事“互联网+农批”领域的创业,希望为农产品批发商提供全链路的数字化运营管理SaaS服务。由于深感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商业思维之间的巨大差异,尤其在互联网创业这样一个九死一生的高风险领域,由于双方认知上的差异可能会经常导致行为上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有感而发,总结了过往10年来对互联网创业的一些心得与思考,希望给互联网创业路上,尤其是传统领域转型互联网的创始人和管理者朋友一些思想启迪。 PS:整篇文章是基于思维导图转化而来,只有思路与观点,缺少论据与案例,分享给有系统思维和抽象能力的朋友,不一而足,期待有缘人。 一、创业准备阶段(顶层设计+基础建设)1. 创业成功要素
——以上是雷军雷总的观点,引用之。 2. 创始团队初心
——除了创业实现财富自由外,驱动我们内心原力觉醒和冲动的东西值得挖掘,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走向何处?”在追寻人生意义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哲学命题上,总有少数人在思考和实践。 3. 创始团队基因1)创业类型 自主创业:独立自主,自动自发,自生自灭 公司孵化:
2)合作模式
3)团队构成
4)性格特点
5)股权设计 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6)反人性点 种什么样的因,就会得什么样的果。上面的选择不同,就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人,生而不同;人,生而平等。但是,创业必须有一个主心骨,有一个绝对的控股人或主导人,二者集于一身是最理想的选择。即便如此,价值观冲突、理念冲突、性格冲突、利益冲突等情况在复杂的创业环境和持续的创业压力下可能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爆发,从而演变成一场风暴。人心难测,市场变化莫测,人性又充满弱点,创始人即便自己能保持理性,但是奈何不了其他合伙人或团队的非议、猜忌、质疑或指责。 因为人是自私自利视频拍摄人员分工表的,人也是趋利避害的,即便是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理性的自私,都会破坏创业团队的合作基础。于是,怎么建立起坦诚、开放、平等、共享、共担的沟通协调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总之,这一系列的选择都充满了人性的考验,不仅是与自己人性弱点的博弈,还是与局中人的博弈,一场无声的博弈。事前若是云淡风轻,事中将是暴风骤雨,事后可能步步惊心。 二、创业启动阶段(市场验证+煎熬破局)1. 公司团队搭建1)搭建原则
2)团队打造
3)反人性点 团队配备方面,人力资源永远都是紧张的,所以一人多岗、顾此失彼是常态,需要认清现状。但是,要有底线思维。虽不能面面俱到,但需要重点突出,其他兼顾不掉链子,甚至锦上添花,则是次优解。 团队打造方面,都知道人才的选、用、育、留很重要,但是在创业公司基本都是缺兵少将,事情都没人做,可能合伙人们都得亲自上阵,事无巨细。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先干了再说。因此野蛮生长的居多,边干边学、自我摸索的多,很多时候都是被目标和结果逼着走,根本没有人真的有耐心或花时间去做这件事。 另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创业公司本就是九死一生,处处都是问题和挑战和不安全,即便把人才培养出来了,可能就被高薪挖走了,最后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初期只能靠选对人,让员工又快又多的干活解决当前问题。 总之,在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时间有限的条件下,鱼和熊掌需要兼得而又不能兼得的矛盾经常出现。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创始人的取舍之道,最终还是底线思维,并努力向上生长,寻找次优解。 员工要学习,要成长;创始人更要学习,更要成长得更快。这对创始人更是一种反人性的挑战,因为在员工眼里创始人就是公司的保护神和上帝,需要他指明方向,需要他做出决策,需要他解决问题;可能还需要他安抚情绪,需要他激励打气,需要他心理疏导;而且还需要他按时发工资。 2. 产品服务设计1)产品设计目标 实现用户价值:
满足公司价值:
2)产品设计流程
3)产品设计原则 极简:
易用:
有用:
4)反人性点 一般一个产品80%的决定性意见来自产品经理或创始人,他们主要基于过往经验对已知信息的认知与分析得出判断,可能实际来自用户调研或的信息经他们的筛选后只剩下他们觉得有价值的20%,这是第一层信息扭曲。 另外,在公司内部多方讨论过程中,为了达成共识,各方之间还会有意见相左的争论与妥协,从而让实际的产品方案变得折中或次优,这是第二层信息扭曲。 因此,团队需要形成一套做事的标准和原则,以消除共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分歧与冲突,并通过充分有效的沟通来达成共识。只要是团队事前通过充分沟通达成的共识,即便不是最优解方案,并且在事后的确造成了预见性的问题发生,这时候团队其他成员依然要坦然接受结果,而不是向该方案的力荐人追责或不依不挠。同时,所有团队成员的注意力应该放在如何解决当前问题上来,拿出PlanB方案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以快速将产品拉入正确的轨道上去。这才是一个成事团队该有的理性与包容。 3. 产品市场匹配1)PMF工作步骤
2)反人性点 一般来说,MVP产品市场推广的人员与预算等资源投入在创业初始阶段大多都是最低配置,对ToC产品来说,只要发动起身边人即可完成种子用户的推广;但是对于ToB用户来说,功利心会更重,眼光也会更挑剔,要求会更多,对于种子用户的开发难度会更高,因而产品打磨的周期会更长。 在产品市场匹配阶段,是丑媳妇马上要见公婆的忐忑不安,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与紧张感。当产品真走向市场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团队上下可能会变得压抑与焦虑,甚至出现自我怀疑与急躁不安的氛围,这是创业旅程中最折磨人的时刻之一。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天什么时候亮,道路是否正确,可能都不可预知,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种子用户就是唯一可依赖的线索。很多创业公司都倒在了这个时刻。 因此,对创始人来说,在遇到这种情况的事情,需要提前做好两个准备:一是至少准备好一年的资金,或者能够保证产品上线后至少能够维持6个月的运营推广时间,然后再决定是否启动创业项目;二是保持耐心。保持耐心的前提是准备的资金能够支持公司走过产品市场匹配阶段,这样才有可能赢得投资人的青睐,获得融资。 一般来说,产品市场匹配及产品迭代优化的时间如果6个月都无法完成,又没有找到新的融资,员工可能不再对公司有信心,机会之窗也开始关闭,公司只能因为资金断裂而被迫关门。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痛苦和压力都将由创始人与合伙人团队一起承担,面对员工的时候还不能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和指责,心酸、苦楚、绝望、眼泪都能自己偷偷忍着、流着、扛着。 可以说,产品市场匹配是创业的第一道鬼门关。没过,只能关门大吉;过了,还有新的更大的未知挑战在等待。个人觉得,创业风险太高,验证阶段也得速战速决,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快速试错,快速失败,快速离场,重新开始。这一过程,团队是创始人最坚强的后盾,也必须一开始就物色并搭建一支值得信赖的有能力的坚强团队。因为所有的事情和困难,最终会因为团队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转机。 三、市场推广阶段(补足短板+快速行动)1. 组织能力建设1)绩效激励机制设计
2)公司治理体系优化
3)人才招聘渠道建设
4)反人性点 当公司跨过了产品市场匹配的鬼门关,拿到了第一笔融资后,创始人和团队将收获更大的自信。这时候业务要加速,团队要壮大,就不能继续沿用项目启动阶段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了。管理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一件事,从随心随意变成了规矩规范,开始肯定会难受,但是创始人和团队都必须直面这一变化,拥抱变化,主动学习与适应,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扎稳组织能力的基本盘。 一个重要前提是,包括创始人在内的公司高管团队要广泛倾听员工意见,与各部门负责人充分沟通,并且即时向公司全体成员进行宣贯与说明,以赢得全体员工理解,达成共识。新的管理制度颁布实施后,还需要建立动态优化调整的机制,同样要跟全体员工达成共识,每次优化调整后都要及时沟通与说明,共同维护公司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 企业文化建设1)建设目的
2)建设原则
3)建设方法
3. 学习型组织建设1)新阶段新问题 到了规模扩张阶段后,创始人将进入到一个从未领略过陌生领域,团队快速扩张,业务快速扩张,部门快速扩张,管理层级快速扩张,一个庞然大物开始出现在眼前,这时候该如何去领导,如何去管理,如何去协同,如何依旧保持组织的信息畅通和高效灵活? 另外一个可能更致命的问题是,创始人此时此刻可能会被眼前的胜利与辉煌冲昏了头脑,内心突然开始膨胀,然后再被现实狠狠扇一巴掌。人性的弱点与致命伤害无处不在,这是需要时刻提防的。 2)虚心学习相信自己 当创始人进入无人区,他的能力肯定需要随之升级。创始人能力的升级一般来说会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同步进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过不断学习,如AI般的进化学习,把一切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与成功经验都转化成可喂养的原材料,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聪明。 年轻一代的企业家如王兴、张一鸣、程维都是如此,他们都把企业做成了各自领域的巨无霸,尤其是张一鸣的字节跳动,堪称模范。他们能做的,后来的创始人到了这一阶段也能做到,需要有这样一种自信,相信自己可以。 3)集天下英才而共创之 事业要成功,离不开优秀的人才。人才来源可以是行业相关类,竞品相关类,专业人才类、高校应届生类等等。例如,疫情期间,BAT和字节跳动等公司,反而加大的招聘力度,尤其是字节跳动,上万人的招聘应届生,还有社会招聘,以充实人才梯队。 这是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集天下英才而共创之,荣誉和利益共享之,这样就会削弱竞争对手的人才厚度,或不至于让自己被动,成事的可能性会更高。用兵制胜之道,必须精兵强将,且后备力量充足。 4)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运营
5)以上都是思考没有答案 这是一个本人未曾涉足过的阶段,只是作为行业观察者与创业者的双重视角所形成的思考与判断。期待跨越-体验-突破-升级。 五、格局稳定阶段(构建壁垒+积极求变)边缘创新,重回原点。 写在最后: 创业是一条漫长且孤单的路,选择决定前途的大小,思维决定出路的多少,团队决定成败的概率。菩萨畏因,凡夫畏果。除了自己,要有团队,要相信团队,依靠团队,磨炼团队,这是根本。
作者:沙水沙师兄,一个产品运营人,从事农业互联网行业3年多;微信:shashui007 本文由 @沙水 于,,。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
上一篇:互联网创业项目分析思路
下一篇:一只产品汪的创业复盘(一)计划篇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我的互联网创业认识论:一个10年老兵的心得与思”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我的互联网创业认识论:一个10年老兵的心得与思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1年, 互联网创业, 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