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百亿资金掌舵者的速度与节奏:像个匠人一样,}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百亿资金掌舵者的速度与节奏:像个匠人一样,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达晨17年,一共投资超过400家公司,其中有超过70家公司成功上市。而这背后不得不提主管投资的肖冰先生,至今他已有22年的投资经验,对于投资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敏锐嗅觉。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先生曾这样描述这位搭档:「看到一个项目,肖冰比看到美女都兴奋。一旦遇到好项目,他会兴奋得睡不着觉。他的基因就是这样,具有威慑力,最擅长的是对项目的判断。」 值得思考的是,肖冰先生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判断力?达晨又是如何从濒临倒闭发展成为中国本土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创投机构之一? 等待黎明肖冰三十岁时,就已是百亿级资金的掌舵手,港中旅(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总经理。这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事。 进入新世纪以后,他职务也不要了,决定自己干点什么。说起辞职的原因,肖冰称,「当时遭遇了职业生涯的天花板,在国企里面,已经是总经理,要想再往上走很难了,同时当时的境外国企又是缺乏激励机制的,因此想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恰巧,当时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龙秋云有投资需求,龙秋云和肖冰又是老乡,两人一拍即合。 电广传媒在2000年投资成立深圳市达晨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达晨创投)。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股东,肖冰先在电广传媒工作了一年,最终在2003年以执行合伙人、总裁身份「空降」达晨创舆情处置三同步投,与达晨创投董事长刘昼一块搭档。 肖冰个高,精瘦,思维活泛,喜欢游泳,在他看来只有游泳的时候大脑才不会思考,否则就会沉下去。刘昼沉稳,不苟言笑,说话时慢条斯理,每句话都像是经过推敲的,他喜欢在办公室无人时,光脚静静踱步,看看窗外,想想事儿。 时间回到1999年,彼时深圳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会上「创业板即将推出」的传闻鼎沸。一个深圳市的主要领导甚至呼吁大家,「准备好钱袋子到创业板来淘金」。深圳一夜之间冒出数百家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人们遍地寻找高新科技的影子,好等着创业板的开启,再大干一票。 然而,他们没料到的是,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指一跃至5048.62高点之后,泡沫破碎的哀嚎正朝着他们涌来。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大把的真金白银打了水漂,再加上创业板迟迟未动。有些风投机构们就坐不住了,一如他们当初来时那样,慌张逃离了。一时间,深圳的创投机构仅剩下不到十家。 达晨也身处其中。肖冰忙得焦头烂额,募资、找项目,还得顶住股东们想要撤离的压力。肖冰、刘昼和另一位合伙人邵红霞,三人外出募资,通常一分钱都募不到,机构也几乎发不出工资,从刚开始有五、六个投资经理到最后只有一个投资经理,就是现在已升为合伙人的梁国智。但好在他们还是熬来了一个黎明。 黎明在2005年,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开启中小板,推行全流通政策。刘昼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股东们写下一封万字陈言,大意是再不给钱就上不了车了。这是一件喜讯,同时,另一桩喜讯接连而来,他们早年间投资的同洲电子,于2006年上市了。这是达晨成功案例的「处女作」,也被誉为中国本土创投的里程碑事件,更是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公司在国内资本市场退出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不过肖冰没那么在乎,反而干了几件看似激进的事,跟美元基金对着干。早些年前,人民币基金半死不活之时,美元基金在国内却发展很好。比如涉足阿里、百度、新浪、搜狐,沈南鹏也推波助澜,助携程纳斯达克上市了。 当时倒不是人民币基金傻,不投;而是有钱也投不进互联网企业,毕竟企业都想着要赴美上市。当时内外资实力都很强大,想脱颖而出需有特色。以内资创投的投资路径为例,那时还没有推出创业板,大多数内资创投的保险做法是投传统企业如制造业,而达晨想差异化竞争,就要学着用外资的眼光看企业的未来,投微笑曲线两端的企业。 在确定了「外资眼光看项目,内资手法做项目」的投资哲学后。肖冰仔细琢磨着外资们的投资案例,发现医疗服务是外资很青睐的领域。不过,这也是经由他反复沟通才有机会投资的。投资爱尔眼科时,起初创始人陈邦并没有下定决心接受投资,他们并不缺钱。肖冰就死等,终于等到了他们资金缺空的时候才接受投资。 如果说做投资就是照搬外资,钻空子的话,那未免也太容易了。 也是在2005年前后,有一个项目差点就毁于一旦了。肖冰是在一份创新企业50名单上找到和而泰的。彼时的和而泰,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研究所所长刘建伟一手创建的。当时的和而泰虽然业务发展不错,但资金链高度紧张,有投资人找上门来,自然是求之不得。 但这个项目在达晨内部却引起很大的争议。原因并不难理解,当时的资本市场非常不景气,创投退出艰难,达晨不得不紧缩投资,而这样一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企业,如果有闪失不仅会让达晨血本无归,甚至可能秧及公司的性命。 而肖冰非常看好这个项目的前景和公司的自我研发实力,力排众议,投下了这个后来被称为「九死一生」的项目。「当时本土风投业整体来说都处在风雨飘摇的环境中,我们投资的金额也比较小,只有600万,另外还缺600万的资金空缺,我们商量好通过贷款去解决,达晨可以提供担保。」肖冰说。然而,一场宏观调控完全打乱了他们的步伐。 所有民营企业一刀切,贷款全部被停止。而对于和而泰这种缺乏足够固定资产抵押的小企业,更是求贷无门了。「企业创始人,另外两个天使投资人,包括刚刚进入的我们,全都慌了。」肖冰回忆道。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而泰资金链已经处于完全断裂的边缘,经常发不出工资,创始人不得不考虑把公司清盘或者是卖掉。 而肖冰却不肯放弃。因为这是他到达晨投资的第一个项目,而且当时本土风险投资的环境很差,如果这个项目彻底失败了,未来投资就会更加困难,「对我来说基本上是背水一战的心情」。为了帮和而泰走出困境,肖冰到处想办法,有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去找刘建伟散步,安慰他鼓励他。 肖冰说,那是他压力最大的一段日子,因为作为子公司,达晨每个季度都要向母公司电广传媒作汇报。「汇报的时候业绩当然是不行,那就会有很多的压力,所有的人都会批评你投错了。这个时候只能自己一步一步地慢慢走出来。」 最终,和而泰通过达晨引荐与外资银行接触,顺利从渣打银行拿到贷款,帮助公司走出了困境。2010年5月,和而泰成功上市,达晨所获回报不菲,肖冰的首战也终于获得了圆满。 大干快上时间来到2009年,随着创业板的开闸。那是个疯狂抢夺创业板的年代,一旦IPO上市,热钱就忙不更迭涌来。所幸早年间的准备够足,肖冰一下子祭出了3个项目,要知道首批登录创业板的,只有28个。这让达晨声名鹊起,这家神秘的土狼军团开始走向大众视线,连红杉资本的沈南鹏也亲自过来拜会了。 与此同时,肖冰开始有计划性地开展了一套自己的打法,毕竟过去几年来,投资的项目太少,他觉得「最大的风险是不投资的风险」。他将这句与「以外资的眼喜德盛营销方式光看项目,以内资的手法做项目」,同列为投资的箴言。 于是肖冰开始布局赛道,大干快上,人数一下由40-50人,扩充到100多人,分支机构遍布27个城市。在项目上,他们也开始以抢为主。比较夸张的是,有些项目,从接触到决定投资,可能一周都不到,连风控都免去进场的要求。 那时的传统行业也被抢夺得厉害。原达晨合伙人熊伟曾带人去西北考察一个光伏发点项目,7亿元,都准备签了。没成想,他们后来却被人截胡了,价格也令人咋舌——45亿。 合伙人晏小平和傅哲宽待不下去了。众所皆知的是,晏小平被同行业以高于5倍的薪资挖走了,傅哲宽则成立了启赋资本。两人相继出走,令肖冰备受打击,也有些感伤,毕竟是共事多年的老战友了。他留不住他们。 飙高的泡沫总有破碎的时候,但在破碎之前足以令人兴奋。2012年,肖冰前往CBD领取年度投资人大奖,这两年间,达晨又促成了12家公司IPO上市成功。虽然肖冰的脸上还挂着掩藏不住的喜色,但他却有些说不上来的慌张。 有人懂他慌张什么,但并没有直截了当告诉他,而是给他安排了一场赴美之行。 这个人便是沈南鹏。在此之前,沈南鹏业已拜会过达晨创投,在2010年达晨创投的年会上,且态度相当谦和。 肖冰在硅谷见到了红杉资本主席迈克尔莫里兹(Michael Moritz)。沙丘路散步的时候,肖冰低下了头,这是与国内截然不同的两种氛围,感觉和国内的浮躁是冰火两重天。两年之后,他承认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拜访,「那点得意忘形的东西,觉得自己很不得了,马上凉下来了。」 回国之后,肖冰若有所思,开始反思这两年的行径,不光是他,其他人也都在反思——扩张得太迅猛了,无论是做项目的速度,还是公司内部结构。从另一个角度也能看出问题,在面临2012年10月国内资本市场的IPO暂停,以及美元基金投资的企业接连上市的时候,资金的充裕与否能映射出太多问题了。 在2011年,达晨投资总额达历年之最——28.12亿元,2012年也没少多少——20.77亿元。相比于往年谨小慎微不足1亿、10亿的规模,这数字增长有些魔幻。 那趟美国之行后,肖冰一直感慨,美元基金在中国的境地越来越艰难,但这反倒促使他们对自己的项目更为专注,尤其像红杉,投的数量不多,一直都走的精品化路线。 找节奏四年后,肖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2016年1月新成立的千乘资本是由原达晨合伙人熊伟创立的,肖冰结合达晨的经历给他提了两点建议:
正如他自己所说:
这可以从他一手带出来的年轻人身上体现,熊伟、李杨、陈全、程仁田。他们都是32-37岁,有着本科工科,研究生金融的背景。老一批干将,如肖冰、邵红霞、刘昼等,都是金融专业出身,但如今的发展趋势逼着他们不得不开始换血。 肖冰逼着他们从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着手,至少要看100个项目,多去和行业内的人士交流而不是同行。李杨如今已晋升为达晨的投资副总裁,起初,他基本是跟着上级投资经理做来自券商的传统项目。渐渐地,他开始考虑转型。「做投资就像一个铅笔尖儿,越磨越尖,越磨越快」,他也像铅笔一样,削尖脑袋往各种展会上钻,混各种群,渐渐的,他才在自己感兴趣的消费领域里被人所注意到。 大家都与他经历类似。除此之外,一个项目从不确定到跟投,都有着漫长的等待,甚至是一年之久。这是肖冰要求的,他不再激进,而是学会沉稳下来。 去年肖冰在一次会上公开表示,
曾经有一个达晨的项目经理问肖冰一个项目,肖冰说你把这个行业长沙市网络公司分析一下,讲一下你的投资逻辑,他讲得很专业,头头是道。然后,肖冰问他,同行是怎么想的呢?肖冰发现他和同行想得一模一样。「那为什么你能够挣到这个钱?你有没有一些和同行不一样的观点呢?」他讲不出来,肖冰说那就先放一下,如果某件事投资行业一致认为是这样的,就要特别小心。 市场到达一定程度时,总有些热钱冒出来,这是对他们踏实做事的人的奖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就此放松警惕。 这并不是说沉稳下来,就要逼着他去舍弃一些东西。逾亿的后期项目也投,但肖冰决不投看不懂的领域。比如和阿里一同投资快的打车的机会,就被否决了。这种纯烧钱的生意,他心有戚戚。这些年做投资下来,在他骨子里,已根植了点保守,毕竟达晨是从产业里面脱胎出来的,大股东还是国有企业。 如今,肖冰仍然怀念2007年做项目的方式——像个匠人一样,不慌不忙地精雕细琢着项目。但他并不排斥当下急流一般的速度,他已经学会了在急流中加速织网。要知道,他要抓的,不是一个,而是等着一群猎物撞过来,然后死死黏住。 作者:肖冰,达晨创投执行合伙人、总裁 本文由 @捕手志整编发布于。,。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
上一篇:内容创业的黄金十年,估值过亿关键在这两个方
下一篇:吴甘沙:创业者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智能驾驶时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百亿资金掌舵者的速度与节奏:像个匠人一样,”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百亿资金掌舵者的速度与节奏:像个匠人一样,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投资人, 投资经验, 项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