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4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支付宝蚂蚁金服-素描单元化}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支付宝蚂蚁金服-素描单元化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在当今的互联网业内,不少人对“单元化”这个词已经耳熟能详。很多大型互联网系统,诸如阿里系的淘宝、支付宝、网商银行等,都已经实现了单元化架构,并从中获益匪浅。还有更多的公司,或在规划着自己的系统架构向单元化演进,或已经在单元化的建设过程中。 单元化架构能给系统带来什么样的能力,又会带来哪些额外的成本,该不该决定做单元化,要做的话应该怎么做。本文用蚂蚁金服支付宝系统的单元化架构建设实践,为大家勾勒一下单元化的肢体骨架和细枝末节。 为什么要做单元化决策一个系统的整体架构方向,将对这个系统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并且会有实际的技术改造方面的人力投入。这样的的决策必须是谨慎的,有依据的。所以,对于要不要单元化这个问题,这里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忠告:切勿神话单元化。 回顾支付宝的整个单元化历程,最初促成这个决策的原因是一件看似无关的事情。早在 2011 年,支付宝系统就开始对核心数据库做水平拆分,而更早之前,对多个关键业务数据库的垂直拆分就已完成。到了 2013 年时,几乎所有支付宝核心数据库,都完成了水平拆分,拆分维度为用户,拆分为 100 个数据分区。此时系统的部署模式是这样的:
同一个应用的所有节点,都会连接这个业务的所有数据分库,每个分库上部署了若干数据分区。任意一个应用节点都可能接收到来自任意用户的业务请求,然后再根据数据分区规则,访问对应分库的数据。 这个架构帮助支付宝系统撑过了 2012 年双 11,却无论如何过不了 2013 年大促了,原因在于数据库连接不够用了。主流的商业数据库,连接都不是共享的,就是说一个事务必须独占一个连接。而连接却又是数据库非常宝贵的资源,不能无限增加。当时的支付宝,面临的问题是不能再对应用集群扩容,因为每加一台机器,就需要在每个数据分库上新增若干连接,而此时几个核心数据库的连接数已经到达上限。应用不能扩容,意味着支付宝系统的容量定格了,不能再有任何业务量增长,别说大促,很可能再过一段时间连日常业务也支撑不了了。 如果 OceanBase 在当时已经成熟,可以很好的解决 Sharding 带来的连接数瓶颈问题,因为 OceanBase 是分布式数据库,连接可以共享。然而那时并没有一个合适的经过验证的共享连接数据库产品,因此单元化成为了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根据单元化的特性,每个单元中的应用服务器仅连接本单元的数据分库,如果有 n 个单元,这就相当于所有数据分库的连接数立刻降为原来的 1/n。 从支付宝并没有倒在 2013 年双 11 可以知道,这次架构改造是成功的,解决了当初的燃眉之急,并且在落地单元化架构的过程中,蚂蚁技术团队也充分拓展了单元化架构的应用场景和架构的能力,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架构红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虽然结果很好,整个单元化演进的过程也是极其艰辛的。在关键业务数据库都已经水平拆分完毕的情况下,支付宝还是用了将近 1 年的时间,改造了几乎全站业务系统以支持单元化。除此之外,还花费了相当大的力量改造系统使用的各类中间件,包括微服务框架、消息中间件、调度系统等,还建设了专门的单元化运维监控平台。无论在架构方案上还是技术产品上,蚂蚁技术团队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这个过程带来的启示是,单元化确实能带来不少激动人心的特性,但同时也会让系统架构变的复杂。这不仅会对系统的运维平台提出更高要求,也会给业务研发带来一些理解成本,这个思想非常像业界流行的 Cloud Native 的思想,要充分利用云架构的好处,还需要让应用层架构设计遵照一定的范式,而蚂蚁逐步将这些范式和能力沉淀到了 PaaS 平台、中间件和数据库中,成为一种原生 (Native) 的能力,为业务开发提供单元化能力支撑。 所以说,单元化不能被神话,它有利有弊,只是看着它的好处就贸然决定开始的做法不可取。应当充分评估当前的系统现状,识别其中存在的和潜在的问题,判断单元化是否能解决以及解决所带来的成本,选择最合适的性价比最高的架构来支撑业务发展。 当然,如果最后的判断是需要引入单元化,那么一定义无反顾,毕竟它产生的价值及其诱人。 能不能单元化如果您是新建一套系统,那么恭喜你,你只要考虑这个系统的重要性,即将来是否需要在可扩展性、容灾能力、业务连续性、成本控制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可以一开始就按照单元化的方式去设计,这套架构完全能支持业务从单机房到同城多机房,再到异地多活机房的平滑演进。但如果是一套老系统,就需要评估一下它是否具备单元化的基础了。 所谓单元,是指一个能完成所有业务操作的自包含集合,在这个集合中包含了所有业务所需的所有服务,以及分配给这个单元的数据。单元化架构就是把单元作为系统部署的基本单位,在全站所有机房中部署数个单元,每个机房里的单元数目不定,任意一个单元都部署了系统所需的所有的应用,数据则是全量数据按照某种维度划分后的一部分。 传统意义上的 SOA 化(服务化)架构,服务是分层的,每层的节点数量不尽相同,上层调用下层时,随机选择节点。 单元化架构下,服务仍然是分层的,不同的是每一层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属于且仅属于某一个单元,上层调用下层时,仅会选择本单元内的节点。 一个单元,是一内蒙古销售如何赢得客户信个五脏俱全的缩小版整站,它是全能的,因为部网络营销为什么要外宣署了所有应用;但它不是全量的,因为只能操作一部分数据。能够单元化的系统,很容易在多机房中部署,因为可以轻易的把几个单元部署在一个机房,而把另外几个部署在其他机房。借由在业务入口处设置一个流量调配器,可以调整业务流量在单元之间的比例。
从这个对单元的定义和特性描述中,可以推导出单元化架构要求系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数据分区,实际上正是数据分区决定了各个单元可承担的业务流量比例。数据分区(shard),即是把全局数据按照某一个维度水平划分开来,每个分区的数据内容互不重叠,这也就是数据库水平拆分所做的事情。 仅把数据分区了还不够,单元化的另外一个必要条件是,全站所有业务数据分区所用的拆分维度和拆分规则都必须一样。若是以用户分区数据,那交易、收单、微贷、支付、账务等,全链路业务都应该基于用户维度拆分数据,并且采用一样的规则拆分出同样的分区数。比如,以用户 id 末 2 位作为标识,将每个业务的全量数据都划分为 100 个分区(00-99)。 有了以上两个基础,单元化才可能成为现实。把一个或几个数据分区,部署在某个单元里,这些数据分区占总量数据的比例,就是这个单元能够承担的业务流量比例。 选择数据分区维度,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个好的维度,应该: 粒度合适。粒度过大,会让流量调配的灵活性和精细度收到制约;粒度过小,会给数据的支撑资源、访问逻辑带来负担。 足够平均。按这个维度划分后,每个分区的数据量应该几乎一致。 以用户为服务主体的系统(To C),比如支付宝,通常可以按照用户维度对数据分区,这是一个最佳实践。 怎么做单元化在真正动手之前,有一个必须要知晓并始终记之在心的事实,完美的单元化是不存在的。 从单元化的角度,在一个系统当中实际上存在 3 类数据:
可分区数据可以按照选择好的维度进行分区的数据,真正能被单元化的数据。这类数据通常在系统业务链路中处于核心位置,单元化建设最重要的目标实际上就是把这些数据处理好。比如订单数据、支付流水数据、账户数据等,都属于这一类型。 这类数据在系统中的占比越高,整体单元化的程度就越高,如果系统中全部都是这样的数据,那我们就能打造一个完美单元化的架构。不过现实中这种情况存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下面提到的两类数据,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于系统当中。
全局数据,不被关键链路业务频繁访问不能被分区的数据,全局只能有一份。比较典型的是一些配置类数据,它们可能会被关键链路业务访问,但并不频繁,因此即使访问速度不够快,也不会对业务性能造成太大的影响。 因为不能分区,这类数据不能被部署在经典的单元中,必须创造一种非典型单元用以承载它们。
全局数据,需要被关键链路业务频繁访问乍看与上面一类相似,但两者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是否会被关键链路业务频繁访问。如果系统不追求异地部署,那么这个区别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如果希望通过单元化获得多地多活的能力,这仅有的一点儿不同,会让对这两类数据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后者所要消耗的成本和带来的复杂度都大幅增加。
究其原因是异地部署所产生的网络时延问题。根据实际测试,在网络施工精细的前提下,相距约 2000 公里的 2 个机房,单向通信延时大约 20ms 左右,据此推算在国内任意两地部署的机房,之间延时在 30ms 上下。假如一笔业务需要 1 次异地机房的同步调用,就需要至少 60ms 的延时(请求去,响应回)。如果某个不能单元化的数据需要被关键业务频繁访问,而业务的大部分服务都部署在异地单元中,网络耗时 60ms 的调用在一笔业务中可能有个几十次,这就是说有可能用户点击一个按钮后,要等待数秒甚至数十秒,系统的服务性能被大幅拉低。
这类数据的典型代表是会员数据,对于支付宝这类 To C 的系统来说,几乎所有的业务都需要使用到会员信息,而会员数据却又是公共的。因为业务必然是双边的,会员数据是不能以用户维度分区的。
支付宝的单元化架构中,把单元称之为 “zone”,并且为上面所说的3类数据分别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 zone:
RZone 是成组部署的,组内 A/B 集群互为备份,可随时调整 A/B 之间的流量比例。可以把一组 RZone 部署的任意机房中,包括异地机房,数据随着 zone 一起走。 GZone 也是成组部署的,A/B 互备,同样可以调整流量。GZone 只有一组,必须部署在同一个城市中。 CZone 是一种很特殊的 zone,它是为了解决最让人头疼的异地延时问题而诞生的,可以说是支付宝单元化架构的一个创新。 CZone 解决这个问题的核心思想是:把数据搬到本地,并基于一个假设:大部分数据被创建(写入)和被使用(读取)之间是有时间差的。
通过对支付宝 RZone 业务的分析发现,时间差假设是成立的,实际上超过 90% 的业务,都对数据被创建和被使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求很低。余下的那些不能忍受时间差的业务(即要求数据被创建后就必须马上可用,要不就干脆不能访问),则必须进行业务改造,忍受异地访问延时。 需要哪些支持前面提到,支付宝系统早已实现了数据水平拆分,并且全站拆分维度一致,在具备了这个重要基础能力的前提下,仍然举全站之力用了近一年时间才完成单元化改造,除了因为要改造业务系统以妥善处理 GZone/CZone 的数据以外,还有一项工作也耗费了大量人力和时间,那就是建设起了一个单元化技术支持平台。 单元化架构增加了构复杂性和运维复杂度,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平台支撑,很难把如此复杂的一个系统健康的维护起来。 所谓单元化技术支持平台,至少应该包含三方面功能。 一套支持单元化的中间件支付宝的业务开发因单元化架构而变得复杂、不易理解,而实际上现在看到的复杂性比起它的原本的程度来说已经降低了太多。这其中最大程度屏蔽了单元化细节,让单元化架构尽量对业务层透明,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就是一整套专门针对单元化而研制的中间件,也即上文提到的原生 (Native) 单元化能力。 比较关键的几个包括,数据访问层中间件,把数据水平分库分表的细节隐藏在水面之下,上层业务使用起来跟单库单表没什么区别。更进一步的,数据访问层能实时动态感知单元化分流规则,根据规则变化决策是否连接某个数据分库,以及一笔业务是否允许访问某个数据分库。可以说单元化的本质就是对数据的逻辑隔离,有这样一个数据访问中间件对单元化建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它解耦了业务层对数据层结构的依赖,大大降低了理解成本。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几个负责信息传递的中间件,正是它们让单元可以成为单元。这其中有微服务框架、消息中间件等,它们能够根据单元化规则把系统应用间的服务调用或消息流转约束在一个逻辑区域内,再配合上数据访问中间件对数据访问的约束,就让这一个个逻辑区域形成了一个个单元。如果有些调用必须跨单元发生,也由它们根据规则执行转发,不需要业务层关心。 一个规则管理和流量调拨系统前面多次提到了“规则”这个词,在单元化架构中,规则举足轻重,业务流量在单元间怎么分配,哪个单元能访问哪个数据分库,某次服务调用能否跨出单元,这些都由规则掌管。可想而知,必须有一个统一的位置来全局唯一的管理这套规则,并在变更时能够及时准确的的推送给各个执行点,否则不同模块识别到的规则不同,将会造成全系统信息混乱。
规则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成为这样一个单元化规则权威持有者,运维人员对规则的所有变更,都在这个系统上操作。它通过某种协议连接着系统中所有需要感知规则的模块,一旦发生规则变化就实时把新规则内容推送给各个模块,并识别推送结果,对推送失败的模块执行重试,确保规则下发到所有位置。 一个面向单元的发布部署和监控平台单元化后,一个系统被划分成了数量众多的逻辑单元,这让系统发布换版的粒度更细,试错成本更低,但也让发布这件事情更难做,所以一个能面向单元进行发布的部署平台就变的非常必要。 这个部署平台能够以单元为维度执行发布,单元间可以互不影响的独立部署。 同时,平台需要有能力统一编排和控制不同单元的部署进程,从而能够实现基于单元的全站蓝绿发布等高阶功能。 此外,监控系统要求能够细化到单元粒度展示监控信息和发送报警,以协助判断每个单元中的系统健康程度,为快速执行流量切换以隔离故障等操作提供依据。 以上几项是一个单元化技术支持平台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在支付宝的单元化进程中,已经沉淀出了完整的这样一套平台,并在逐步产品化为具备完整单元化能力的 SOFA 平台和 OceanBase 数据库,搭载在蚂蚁金融云上对外输出。在几年中先后支持了蚂蚁保险、网商银行的单元化改造,在未来也将为更多的金融生态合作伙伴提供服务。 原创日期:2018-03-06 原文作者:文若 原文链接:素描单元化 |
上一篇:支付宝蚂蚁金服怎么在分布式架构下保证转账业
下一篇:分布式系统数据层设计模式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支付宝蚂蚁金服-素描单元化”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支付宝蚂蚁金服-素描单元化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支付宝蚂蚁金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