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外汇市场突出于美元负面因素的作用,进而外汇市场主要货币组合再现美元贬值与升值不同方向的策略与技术表现;其中美元兑欧元汇率表现为略有下跌态势,价格水平大多维持在1.33美元水准,周末进一步下跌为1.3421美元,最低为1.3442美元,这是2005年3月以来美元兑欧元汇率最低点;美元兑日元汇率则反向为上涨,价格水平从117日元上升为118日元,瞬间有119日元表现;美元兑英镑汇率基本稳定在1.97美元,未来美元有向下压力;美元兑瑞郎汇率则维持1.21瑞郎的相对观望与稳定;美元对加元汇率稳定于1.15加元;美元兑澳元和新元汇率则进一步下跌,汇率水平达到0.82美元和0.72美元水准,前者是10年来低点,后者是23个月来低点,这其中利率差别性以及未来趋势是主要拉动因素。亚洲主要货币表现上升趋势,货币与股市投资信心联动性十分明显。
外汇市场当前表现突出于数据以及货币地位的影响,进而突出美元主导与灵活性的调节,市场氛围依据比例份额看低美元,美国自己炒低美元,但美元作用与影响以及支持力依然难以根本改变,美元借市运用策略性是形成美元汇率变化方向差异的主旨。虽然美元市场比例有所下降,但美元所占据的优势却是其他任何货币不能具有的。因此,汇率基本支持点依然在经济,策略与技术则突出调节作用,并十分有利于美元,而并非美元悲观。
1、美元比例向下调整中的必然与未然。本周对美元汇率影响较大的因素在于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各国外汇储备比例的数据,在心理上形成对美元投资信心的抑制性,不利于美元走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发布的统计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跌至8年来的最低水平,从2006年第三季度的4.75万亿美元增长至5.03万亿美元,美元储备的份额由65.8%下降至64.7%,为1996年来最低水平;同期欧元储备则增长8.3%,创两年来的最大季度涨幅,欧元占总储备的份额由25.1%升至25.8%,创1999年欧元面世以来最高水平。从这一变化的原因看,美国经济不景气以及其居高不下的双赤字是影响各国对美元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特别是美国借助金融市场炒作,是美元贬值扩大,直接意志在于调节经济结构矛盾与压力,进而对美元汇率和美国股市形成性。美元汇率下滑导致相关资产贬值是导致美元储备份额降低的重要原因。2006年第四季度美元兑欧元下跌4%,美元兑日元怎么写舆情跌3.3%。另外,各国从应对风险角度考虑的多元化看,外汇储备多元化的循序渐进,使得各国央行在资产类别上的多元化倾向加重,减持美元的迹象虽然不明朗,但迹象支持性扩大,心理忧虑乃至恐慌也是形成美元份额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尽管目前各国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例从1999年欧元启动时的约71%下降,全网营销作用但在最近3年中仍保持相对稳定,各国金融贸易依存美元、难以摆脱美元是一个事实,也是唯一的选择。外汇储备数据与格局的微弱变化并非代表美元不行或欧元利好,短期表面性数据难以说明经济基础与汇率前景,而在当前全球流动性过剩中却给予主要国家货币信心和投资技巧的衔接带来空间与条件,尤其是美元贬值的内部利益与外部干扰已经不言而喻,美元市场份额的变化并不能代替长期趋势,必然性与未然性有着巧妙组合乃至策略。
2、美元经济稳定调节中的优势与问题。从对外汇市场焦点看,美国货币政策依然是集中关注。而实际上,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依然难以消除,并有继续上升的较大可能。美国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William Poole日前在向美国企业界经济学家联合会发表演讲时指出,美国过高的通货膨胀风险依然是美联储首要关注的问题,美联储履行维持物价稳定职责的最佳途径是决策层就一个较低的通胀率目标达成一致,以及能与市场进行坦诚的交流。虽然美联储已经连续6次维持利率不变,但决策者依然担心通货膨胀率过高的预期,再度加息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种担心在于美国经济增长前景面临的变数增加,其中包括国际石油价格上涨以及石油战略储备增加带来的推高国际石油价格的技术性因素和政策意图。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认为,当前比起经济放缓,美联储更关注降低通货膨胀率,若美国经济增长率仍保持在3%左右,且保持充分就业,美国通货膨胀率也并未开始向2%回落,美联储将会采取进一步加息举措;但是他很难赞成减息,这种将会引起的未来经济责任重大,美国经济风险波折将不利于货币政策的信心指引和心理调节。通货膨胀目标与预期是美联储目前决策的主要忧虑。从美国实际状况看,除当前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楼市金融领域问题外,美国经济基本上是健康和稳定的,3%的经济增长率与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一致。从目前美联储与金融市场的分歧看,政策传达的策略与措辞是引起猜疑和分歧的主要焦点,美国通货膨胀预期是影响当前价格动态的关键因素,而美联储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能力与金融市场沟通技巧难以达成共识,问题关注侧重是分歧所在。美联储处于职责需求是以经济稳定为前提,进而对通货膨胀指标的恐慌性敏感;而金融市场在乎价格变数,对经济数据敏感度反应快速,信心恐慌突出。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