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4:做问题求解者,先对症后}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4:做问题求解者,先对症后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不同阶段的问题产品的生命周期,无非「生、老、病、死」几个阶段。 生产品从 0 到 1 的过程。 对初创公司而言,这是生死攸关的过程。大公司是在执行已被验证的商业模式,初创公司是在探索未经验证的商业模式。这个阶段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太多,其中有几个重要问题,可以通过用户研究得到辅助决策信息。 1.用户定义 你的产品为什么样的用户提供服务?第一步,需要给出核心用户的假设。 回顾「」一文,我们知道,用目标和行为划分用户类型最为有效。然后,可以通过拆解用户不同层次的目标以及典型场景,来描述目标用户群体。 2.核心价值和解决方案 产品能否成功,核心中的核心就是:为用户提供了什么样的价值? 微信为什么成功?因为在移动场景快速普及的时候,它提供了联系人、信息、服务的 即时可得性。 初创产品,最需要打磨的就是这个核心价值点,而不是品牌、不是界面。需要从有产品想法的开始,就去思考什么样的人是你的目标人群。 不要假设用户痛点已知;不要假设产品解决方案是正确的。 通过自己的圈子、社交网络,以及去到所假设的目标用户集中的地方,找到对产品原型感兴趣的人,了解他们被哪些点所打动,他们的目标、困惑,他们的生活状态。然后判断这个价值是大是小,你能多好地提供这种价值。 在产品初期,人群越明确,提供的解决方案越具体,资源越容易集中。 下面进入栗子时间。 假设我们要做一个产品,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
听起来这是个不错的价值点,谁不需要减压放松呢?不过,减压放松的方式有千万种,听音乐、蹦极、发呆、看书、泡澡、买买买…… 人在不工作的时候,可能做的 80% 的事情都是为了放松减压。所以,只是说放松减压,这不是真正提供给用户的独特价值。 那回到现实,我们不太可能承包一个公园去做蹦极,做个 App 还是可能的,于是解决方案变成:
抱歉,并没有什么改进,只不过承认自己做的是一个 App。 这时候,我们尝试把人群假设、需求假设、使用场景假设、解决方案假设(产品形态和平台限制等)、体验假设加入进来,就可以这样描述:
又或者是
是不是清楚多了?找到符合这些描述的用户,跟他们深入聊一聊,让他们看看产品原型。 不过你可能有点担心,这样会不会局限了产品的规模?别贪心,在前期,先做好最有把握、定语最多的这个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后,再慢抖音电视剧营销推广 厂慢地通过丰富产品线,把定语们一个一个去掉。 3.产品市场前景的评估 这一步很难做,不确定因素太多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老「老」在这里的含义是成长,growth。这是一个产品经理职业生涯中最常处在的阶段。产品成长,意味着用户数量、影响力、收益的增长。如何帮助产品成长,是产品经理最重要的职责。 1.满意度 在提供核心价值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用户满意度、扩大影响力,是产品增长的正道。 测量用户满意度,研究影响满意度的因素并持续改进,是用户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 2.活跃度 光满意还不够,得常来呀!什么样的产品让人流连忘返,爱不释手?什么是用户参与产品共建、内容贡献的最优方式?这些都是用户研究关心的问题。不同类型的产品,活跃因子都不一样:
不同产品,基因不一样,脸面自然也不一样。没有一招鲜吃遍天的绝技,必需根据行业和产品形态,深入到一线场景中去。 病和死「病」是指产品遇到了生死攸关的问题。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用户大批流失、收入等核心指标持续下降。这个时候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为什么」了。 人总有一死,产品也是。数码相机取代了胶卷,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机。或趁早转型,或理性地对待沉没成本,也是产品经理可能会遇到的课题。 收敛型问题和发散型问题用研为解答问题提供两种类型的信息:诊断类信息和理解类信息。 收敛型问题这种问题一般可以客观地描述出来,有唯一的答案,常用「是什么」的方式表述,比如:
用研可以为收敛型问题提供诊断类信息。常用的方法包括:数据统计,问卷,竞品分析等。 收敛型的问题,需要有足够的定量数据支撑。如果现阶段团队不具备一些技术实现能力,比如:
那么期望通过用研回答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 发散型问题发散型的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确定的答案,需要通过丰富的上下文情境信息,启发对问题的思考,获得洞察。这类问题常用「为什么」和「如何」的方式表述,比如:
用研为发散型问题提供理解类信息。常用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其他的特定活动如卡片分类等。 对于发散型问题,最好留有充足的时间,用来收集丰富的定性数据,因为定性数据必需深入接触到个央视新闻频道1次广告费人才能获取。如果你期望:
那都是不现实的。因为定性研究的周期天然较长,目的是在充分的理解中产生洞察,而不是客观诊断。 很多人会质疑用研的有效性:一场 8 个人的焦点小组就能决定产品决策吗? 当然不能,因为这种形式收集的是情境信息,让决策者了解问题的方方面面,帮助他们产生洞察,最终做出合理决策。洞察来自于人的解读,而不是对数据的呈现。 小结在求解问题之前,先问问自己,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属于产品发展的哪个阶段?是发散的还是收敛的?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辅助决策?适合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下一篇开始,我们介绍最常用的四个用研「招式」。 相关阅读
作者:00,微信公众号:你丫全栈 本文由 @00 于。,。 |
上一篇:用户研究容易被忽略的三个问题
下一篇:行为设计学,有助提升用户目标的达成率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4:做问题求解者,先对症后”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产品经理的用研手册04:做问题求解者,先对症后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用户研究, 用研, 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