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

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大部分应用都是具备两种角色以上的用户群体,因此,用户模型的建立直接影响了需求的寻找以及产品的把控。试问服务对象都不清晰,如何判断要做什么以及不做什么呢?

目前市面上发展规模比较成熟的app种类一共有五种:社交、社区、工具、业务、游戏,我们来分别分析。这次的篇幅很长,会拆解成多篇文章来写。

Ps.我将电商归结到了业务类产品里了。

第一类:社交产品

这里补充一下,社交和社区是两个概念,简单的说社交是点对点的会话,以及关系链的成长,而社区是点对面的互动,以及氛围的打造。(后续会有单独的文章来做相应的解析)

一款社交产品实际上是由两类角色来共同组建成起来的。



1.希望“被约”的群体(后文简称BY用户,拼音缩写)

2.希望“约”的群体(后文简称Y用户,拼音缩写)

对于BY用户而言,他们的心理需要是被关注

被搭讪,被评论,被点赞,甚至被议论,都会极大地满足此类群体的需要,那么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呢?为什么这类群体会产生被关注这样的需要呢?

在渴望被关注背后,是人际交往的市场。

现实社会中,个体因素以及相关环境的影响,总会存在明星和观众的区别,不幸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成为群体的焦点,很多人或者因为普通,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足以被人关注,这便是这个市场的缺陷。

如何抓住BY这个群体呢

要抓住BY北京网络危机公关处理用户这个群体,你要做的核心逻辑是曝光,无法成为焦点的原因在于曝光空间少,以及曝光的质量差,相应的,更大的曝光空间,以及更高质量的曝光才是需要背后的需求。

我们通过分布式计算,信息匹配等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人可以成为焦点,可以获得关注,弥补市场上焦点率过低,只能让小部分人曝光的缺陷。

案例解读

陌陌早期运营时有很多经典的评论,比如,用陌陌的女孩都是想要被约的,或者都是挑逗异性,以满足虚荣心的。



正是由于BY用户的被关注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抒发和满足,才会形成更大规模的传播,其实女性相比男性更需要被关注,为什么陌陌约炮名声大胜时,任然有大量女性用户使用呢?,

依靠LBS,焦点的产生规则发生了改变,变的更加个性化,场景化,实现了人人都是焦点的转变,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另外一部分人的焦点,比如每个位置点,第一屏用户是不一样的,这种动态的数据匹配规则,让可曝光焦点的数量增加了不止万倍。

陌陌实际上为BY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一个被关注,被认可的舞台,满足了他们被搭讪的需要。

对于Y用户而言,他们的心理需求就是“约”

不论是以何种形式何种目的,甚至何种身份,Y用户最终目的,都是“约”,并且大部分“约”的场景都希望从线上转到线下发展,从网友成为朋友。

此类“约”的需求,可以是异性的,也可以是同性,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人,也可以是职场,甚至创业者约投资人,求职者约BOSS也是属于相同行为。

“约”仅仅是需要的一种欲望表达,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用户产生了约的需要,又是什么样的市场存在什么样的缺陷

对于Y用户而言,现实生活中很有可能也是一位善于结交朋友的人,那么他为什么要转移到网络中结交朋友呢?

现实中,受到生活半径的影响,我们的交际网络十分狭隘,很难开阔新的社交对象,社交成本也非常高,不论是时间成本又或者是场地成本。

这同样也是交际市场的缺陷,圈子小,固化严重,社交成本高!

网络最大的贡献,在于打破了空间的局限,也打破了时间的局限(不仅能随时和远方的人对话,还能知晓对方过去的经历,心情甚至情感)



如何抓住Y用户群体呢?

提供大面积的被撩对象,强烈的新鲜感,成本更低的撩人场景。

我们来看看案例:陌陌和探探的首页

我们来扮演一下Y用户的角色。

新鲜感宣传片服务

不管是列表的小图照片,还是探探占据屏幕70%的大照片,是不是给人产生极大地新奇感,在挑动你撩人的本能?

面积感:

陌陌用了列表的方式,用数据来告诉你,我这里很多人可以撩,并且都是你附近的人,而探探则通过行为来传达这一信息,只需要30张照片,你需要产生30次动作,而通过这些动作来让你感受到“哇,还有啊!”

场景感:

探探的场景构建在与双方互相欣赏的环境下,那么对于撩人者而言,这基本相当于一种默许的行为,仅仅是一个向右滑动的动作,快速,高效,明确的达到了“约”的试探,清楚的知晓,对方可约或是不可约,而对于陌陌而言,最关键的场景在于附近的群组,优先形成一种相对陌生人而言更接近的群友关系,是否极大地加速了约的过程,具备天生的群友聚会这样约的场景,简化约,让约变得更容易。

现在的你是否已经明白社交背后的需求呢?或是基于曝光,或是基于面积,或是基于场景,社交类产品中一定具备两类用户角色,比如职场社交的达人和新人,又或者是创投社交里的资本方与创业者,甚至图片社交里的发图者和看图者,仔细分析不同群体背后的需要,沿着他们的需要去寻找市场的缺陷。

当然,缺陷绝不只是一个,需求也一样有多个。

 

作者:枯叶,微信:zengdbw,微信公众号:枯叶咖啡馆。擅长领域:社交、社区,细分群体挖掘

本文由 @枯叶 于。,。

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

上一篇:从这4个维度,教你选择用户体验研究方法
下一篇:社交中“群体”行为:微信、QQ和陌陌的群、多人


版权声明:以上主题为“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的内容可能是本站网友自行发布,或者来至于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客服QQ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
扫码咨询
    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
    打开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社交应用用户模型背后,“约”与“被约”的需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用户模型, 社交应用, 需求

关于 | 业务 | 案例 | 免责 | 隐私
客服邮箱:545321@QQ.com
电话:400-021-1330 | 客服QQ:545321
沪ICP备12034177号 |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24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