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

时间:2022-01-06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汉网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上海可能正在逐渐取代北京,成为一座更有活力、更具话语权的文化艺术中心城市。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是一组官方统计数据——目前,全上海共有超过200间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及陈列馆,其中超过1/4是像余德耀美术馆、观复博物馆这样水平颇高的私人展馆;年均举办的展览超过500场,即使是最赶时髦的文艺青年,也得仔细挑着给自己安排日程表。

  而且,也不是所有大排长队、或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展览,都发生在有些年头、或是地处偏远的正经“馆”里。这些年,位于上海市中心各处黄金地段的购物政府危机案例中心,办展的水平同样不遑多让。原本空旷的中庭空间不再只是用来体现气派,现在,它们才是商场时变时新的最重要“门面”:“星球大战”、“LINE”等各类品牌与IP的合作项目;一夜之间迅速出现、又在数日后消失的“快闪店”;年轻人扎堆摆拍、不时打开钱包的主题市集……

  “文艺消费”浪潮真的来了吗

  “文艺消费”的浪潮,似乎真的来了。而在各大商场间,这种较量的最高等级,就是对于艺术主题展览的掌控力。一方面,是各种专业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局限于专业身份、审美和受众群体,而界定出的“自我选择”;另一方面,则是交通、餐饮、休闲、购物等各类公共和资本资源高度聚集,所营造出的现代都市社会,如何在展览与活动中平衡、甚至善加利用这样的“冲突感”,以展现企业的精神内核与气质,称得上一门顶尖的学问。

  最近加入这一战线的,是位于上海顶级商圈南京西路、开业至今已经用数场主题活动玩法震撼业界的兴业太古汇。全球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简称V&A)首次“搬”进购物中心,将其2015年曾于伦敦举办的《鞋履:乐与苦展览》(Shoes: Pleasure and Pain)主题展览带到亚洲。而作为巡回展首站,来自非洲、亚洲、欧洲、中东及北美洲等地,超过140双传奇鞋履和它们的故事,于9月22日至11月5日在兴业太古汇购物中心率先与上海观众见面。

  官方为此次展览策划了包括“改变的力量”、“地位的象征”、“性感的诱惑”、“创造的产物”和“痴迷的对象”五大主题版块,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鞋履选择所反映的人类及社会行为。可以说,不管是从展品本身的价值,还是策展的理念上,其水平都不亚于在顶级艺术馆内,体验一场真正的严肃展览。

  鉴于此前世界级重量级艺术作品或展览中,能落户于国内购物中心内进行较长时间展出的案例并不多,所以不管是从艺术水准、还是商业价值上来说,这次展览都能与2014的“莫奈特展”和2016年的“早期蒙娜丽莎”特展相提并论——前者用52幅印象派大师作品,打破了由传统购物中心改建而来的上海K11商场开业期的“曲高和寡”;后者则将艺术品的鉴赏过程与成果用一场展览集中展示给观众,并帮助上海市中心较成功的商业地产项目“上海新天地”迈入新阶段。

  由于在文艺青年群体中所创造的持续话题热度,以及门票、衍生品等带来的实际销售收入,和为商场部分带来的显著客流,这两场展览,曾被视为“艺术购物中心”概念落地过程中的两个小小标志性事件。而 K11及新天地模式,此后也在大陆各地被迅速复制,一时间,一二线城市竞相踏入“文化消费浪潮”。

  但从随后网络营销大全的项目落地过程可以看出,这一仍显脆弱的概念在流转过程中,也极易产生劣化:最易被强化的商业理念日益凸显,而原本就难以把控的艺术部分,则无情淡化为资本附庸。



  艺术与商业,都不应脱离社区与生活的滋养

  总有智者时时告诫:艺术与商业,都不应脱离社区与生活的滋养。优秀的经营者,更不会让消费者在快节奏的日常中,消磨对艺术的好奇与敬畏之心。一个例子,即是2008年,兴业太古汇项目的股东方之一太古地产曾将V&A博物馆的Vivienne Westood“A Life in Fashion”世界巡回时装展引进专设文化场所ArtisTree。在各类形态的创意空间出现一轮增长后,这里仍被认为是香港本地最具活力的艺术场所之一,并持续为各类原创的艺术项目与形式提供展示与市场空间,更碰撞出了独具一格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整个商业空间的良性发展。



  艺术与商业结合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建筑上。近年来,强调保护历史建筑的商业项目也不在少数,比如原址为张爱玲母校的长宁来福士即是在保留原始钟楼、大草坪等历史景观的基础上,实现历史与现代的适应融合。而纵观历史建筑在购物中心的呈现方式,除了尊重与保护作用,成为网罗全球文化艺术精品的全新呈现空间也许才能更好地使其焕发生命力。

  在这一点上,兴业太古汇项目内保留的一幢拥有百年历史的优秀建筑“查公馆”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查公馆”的前身是上海民立中学校舍,现为纪念兴业太古汇的股东方香港兴业国际的前主席查济民博士而得此名。项目在保留上海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对其精心修缮,同时以百年玉兰古树进行美化衬托,将老的建筑与新的商业体验相结合,相信在未来的至少五年内,这里都将持续翻滚着文艺消费的浪潮,成为上海新的文化名片。

  商场和艺术的结合是在时代车轮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的产物,如何走得更远,需要后来的设计,更需要前瞻性。而购物中心的策划团队脑中,那个徘徊于IP展、主题市集、快闪店与艺术展间,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的“文化消费”概念,也许同样需要抓住类似V&A鞋履展这样高水平的机会,加以打磨、定型。引进V&A《鞋履:乐与苦展览》,毋庸置疑称得上是兴业太古汇的一次大胆尝试,它精致地为我们展示着当博物馆“搬”到购物中心,如何在两者跨界混搭的基础上实现艺术与商业的混融新生。



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

上一篇:卡卡汽车小镇携手2017中国体验式商业地产发展论
下一篇:西南首家无人便利店一七闪店 会有哪些新动作?


版权声明:以上主题为“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的内容可能是本站网友自行发布,或者来至于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客服QQ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扫码咨询
    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
    打开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上海购物中心“引进”博物馆 “文艺消费”浪潮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上海购物中心,兴业太古汇

关于 | 业务 | 案例 | 免责 | 隐私
客服邮箱:545321@QQ.com
电话:400-021-1330 | 客服QQ:545321
沪ICP备12034177号 |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24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