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3):并行业务太多}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3):并行业务太多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并行业务太多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创业过程中,在一般的团队管理、产品策划、产品运营过程中,也很常见。这种思维方式的倾向性,也是很多初学者和初创者都会掉进去的深坑。 这个问题具体的逻辑是这样的: 所有资源都是有限并且稀缺的(经济学基本假设),对于创业公司来说,这一条更加明显。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战略方向不清晰,商业模式不明确,诱惑太多,想法总变等等,很多创业公司会试图并行做很多项目。本来相对于大公司来说,大多数创业公司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品牌等等方面,就弱不禁风,再这么盲目的上很多项目,很快,公司就被压垮了。 01 昙花一现的爱多VCD在广大80后和早期90后的记忆中,或许还存在着「VCD」这种东西,在当年,俗称「影碟」。以一张光盘为载体,可以存储电影、电视剧、MTV等视频内容。 VCD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里,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小镇青年」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很多当年经典的港台电影电视剧,例如《古惑仔》、《流星花园》、《大话西游》等,都是通过VCD传遍了大江南北。 广东中山爱多电器公司是这场大潮最大的幕后推手之一。当年,爱多的创始人胡志标看重了盗版VCD的在国内的广阔市场,凑了一点儿钱,买了零件,在广东中山市东升镇的小作坊中,组装出了他的第一台VCD播放机。据说「爱多」的名字是源于张学友当年的「新歌」《每天爱你多一点》。 后来,爱多VCD热卖,浪潮席卷全国。胡志标趁热打铁,花费450万元巨款(当年爱多公司一年的全部利润),请成龙拍摄了广告片。后来又砸重金夺得了当年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称号,把电视广告挂上了央视。爱多和他的经销商在那几年赚得盆满钵满,但丧钟也随之敲响。 获得巨大成功的爱多公司开始大肆扩张,对于一个组装零配件出身的团队,他们并没有特别清晰的总结出自己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它的业务贸然的扩张到了音像制品、影视节目制作、线下零售等等,由此也砸下去了大量的资金。加上竞争策略问题(贸然与江苏新科开战,以及「超级VCD」之争),活活的拖垮了这家公司。 当然,爱多的倒闭有多种原因,但业界分析认为,其在巅峰时期的盲目扩张,特别是盲目的进入多个自己并不熟悉和擅长的领域,是导致最终结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02 住在地下室做电商梦的总经理们这是一个我上大学时遇见的有趣案例,听起来很魔幻现实主义,您就当听一乐就行。这个故事,我在《解构产品经理》这本书中也有写过。 大三那年,我打算在大学所在的城市找一些互联网方面的兼职工作。有一次面试,七拐八拐找到的地址,是一栋居民楼的地下室。 讲明来意,一位中年人将我迎进门。室内摆放着几台电脑和办公桌椅,挺整齐的,另外有一位小哥也站起来。他们自称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与「副总经理」。听起来跟我现在的情况差不多。 简单交流之后,经理们开始给我讲他们的宏大构想,非常魔幻。 这家公司是当地一家工业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老板,本着「多种经营」的思路投资开设的一家公司。该老板有一家大型设备生产企业,有一家大型的农业机械销售企业,还有一些七七八八的其他产业。老板可能是常年搞生产销售有点儿腻了,一定要让这家公司探索一些「新潮的」、「酷炫的」业务。眼前的这两位「经理」过去三个月的时间,主要就是在帮老板探寻可以做的业务。并且「收获颇丰」。 对于一家大型企业来说,这倒也不是完全不可红糖营销环境分析以。但对于眼前这家刚成立的,只有两名员工的创业公司来说,这样的思路则相当于是在死亡的边缘试探。 总经理告诉我常州建筑泵营销,他们打算同时做三大核心业务,分别是: 第一个,面向高档写字楼和飞机的DM直投杂志。就是那种前几年,你有时会在一些公共场所,例如公交车座椅,宾馆大厅沙发上看到的那种,以广告为主,以文章内容为辅的没有刊号的小册子。因为这种册子不是公开出版物,没办法公开发行,所以采用的方式是直接投放到有合作的线下载体(例如公交车)上面。称之为DM(Direct Mail)直投。你现在依然可以在飞机的后座、机场贵宾厅等场所,看到这类杂志,只是现在的杂志不论其设计还是内容,都已经比当年精美得多。 总经理认为这是一个该公司非常有优势的业务,据称,大老板与某家国内航空公司关系很好,可以直接把对方的机载杂志接过来。 其实,如果故事只讲到这里,听起来也还算可以。但是,吹牛x这事儿呢,要懂得适可而止。总经理显然没搂住,继续跟我讲了如下的分析: 「我们最开始的时候,也不用愁客户,大老板的农机配件业务那边,就有很多客户需要登广告。我们可以先从农机广告做起。」 啥? 「您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很多高档写字楼和飞机上,有一本杂志,然后,我们天天给那些地方的人看各种拖拉机的广告?」 事实上,这句话我没问出来,因为我在强忍着笑。 第二个业务,是当年刚刚开始高速发展的电商。他先是鄙视了3分钟阿里巴巴和淘宝,认为它们其实只是渠道比较强,其他的根本不行。然后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原话是:「三年之内赶超阿里」。最后,业务落地,做什么方面的电商呢?农业机械电商!招我来,就是希望我能够帮他们做一个「像淘宝那样的网站」。 还好我当时没喝水,否则肯定喷出来。 第三个业务,是人力资源服务,猎头。 天啊,这哪儿跟哪儿? 最后,在对方「慷慨」的开出650元月薪之后,我表述「回去考虑一下」,撤了。 其实,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很关键的点,就是公司拥有一个特殊的资源,即有能力将自己的直投杂志投放到飞机上(我们暂且相信是真的吧)。其实,那个年代的直投杂志大多制作水平都很低,只要招聘1、2名写手,写几篇抒情类散文,写写游记,然后广告招商即可。另外一个有利条件是,当年iPad之类的设备还没问世,很多坐飞机的人,除了看书和听音乐之外,真的没什么娱乐活动。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机载杂志的发展。 所以,这家公司如果专注于DM直投的制作和运营,未必不能发展。当然,登载拖拉机广告是比较扯淡的,但是如果真的有渠道投飞机,完全可能以此招商,拿到更多的广告内容。需要的只是一个稍微好一些的商务团队而已。 但是最终他们很快就倒闭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题就在于,老板什么都想做。看什么好,做什么。 总结虽然,所谓「多种经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是一种很常见的扩展生意的方法。前提是,大型企业家大业大,可以扛得住早期的投资和消耗。但即便如此,大多数的成功案例,也是要选择与自己核心业务相近或有关联的产业,以便于能够延续自己的优势,而不是从拖拉机横跨到电商和人力资源服务。 另外,「追热点」式的创业,我认为原则上也不是不可以。当年团购生意有「千团大战」,后来绝大多数都倒闭了,至今当年的这种团购模式在主流市场已经不复存在,千团大战的胜出者美团和点评合并了,转向O2O;算不上胜出的拉手、窝窝团和糯米,有的最终关闭,有的趁乱卖给了百度,但也都赚了不少钱。 我们回头看,即便是作为王者的美团,之前也并没有做过电商类的生意(美团的创始团队很久前曾经做过一个原创T恤的业务,但这个不算电商),靠模仿GroupOn起家,放在当时,也算是追热点吧。 但是,不论是美团还是点评,还是其他的独角兽,大多数在起步阶段和高速发展期,都会专注于一件事情来做,很少有一次做几件事情的成功案例。即便是字节跳动,看起来旗下有很多app,但核心依然是在做同一件事情,即算法推荐。 另外,并行业务太多,有时也并不体现在业务种类上,而是体现在具体事项上面。比如说,最近几年的网红健身房超级猩猩,其主要的订单和获客渠道是互联网,但至今为止只有微信小程序一个平台。其实作为一个约课工具来说,足够了。但有一些机构,则一股脑的开发了小程序、iOS客户端、安卓客户端、Web等等平台。实在没有必要。 创业公司缺资源,缺钱,缺渠道,什么都缺。所以更要把仅有的这些,砸在最有希望的事情上面,才有可能换来发展。 #相关阅读##专栏作家#刘涵宇,微信公众号:产品经理刘涵宇(ID:uxcafe)。连续创业者,前腾讯高级产品经理,前腾讯学院讲师,《解构产品经理》作者。关注并积极投身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历史进程,思考产品与商业,并写一些琐碎的感受。 本文于。, ,基于CC0协议 |
上一篇:SaaS创业路线图 (77):产品力不足是国内SaaS发展
下一篇:如何建立一家价值两万亿美元的饮料企业?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3):并行业务太多”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创业公司的99种死法(3):并行业务太多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2年, 创业公司, 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