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花三千万写出的十个 to B创业大坑(中)}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花三千万写出的十个 to B创业大坑(中)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五、该拿谁的钱现在的创业,都是在VC加持下的,用跑百米短跑的速度来跑马拉松那么长的距离。 钱就是速度,就是一切! 创业公司该拿谁的钱,这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回答过。 尤其是很多投资人,经常在公众媒体上苦口婆心的告诫创业者:形势不好,不要纠结估值,有钱就赶紧拿了吧,别挑三拣四的。 看的多了,就感觉这些年形势就一直没好过,创业者从来就没有挑三拣四的资格。 事实是这样吗? 以我4年多的时间,做了4次融资的经验来看,我不同意这个观点! 首先,市场上的钱,也跟潮水一样,有潮涨潮落,有自己的周期,你不会背到每次融资都是退潮的时候。 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市场上VC钱的多少,比如经济形势好,股票市场也好,大家都赚钱,那VC这边也会比较宽裕; 比如央行降低利率或者准备金,市场上钱也会增加;反之,钱就会少。 所以,做创业也要随时关注宏观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几个官方风向标:股票指数、房价、央行利率、政策等等。 在钱多的时候,轻易不要自降身价;在钱少的时候,那当然是能拿到钱就是捡回一条命。 除了这些官方风向标之外,还有一些更直观的反应融资市场景气程度的标志: 如果你所在的行业,很多公司都在一段时间内宣布自己获得了融资,那就是非常明显的信号,说明你所在的行业已经成为一个投资热点,用雷军的话讲就是:恭喜你成了风口上的猪! 如果近期主动联系你的投资经理突然多了,那要么是新成立了很多投资机构,要么就是投资机构也缺好项目;总之,这不是坏事。 企业融资,本质上也是一种买卖行为。 除了价值理论,它也遵循供需原则,也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如果同类型企业在市场上是稀缺资源,获得溢价是应该的; 如果市场上钱很多,那企业同样应该获得高估值。 投资人当然希望投到物美价廉的企业,用更少的钱获得更多的股份,但这样对创业公司并不是好事! 创业之初,百废待兴,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如果估值过低,拿不到足够的钱,只会让你缩手缩脚,畏首畏尾,很多该投入的地方不敢投入,最终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投资人没有给予你高估值,说明他不相信你所讲的愿景和规划,或者在这个愿景上面打了折扣。 过了A轮,就需要有经营数字的支撑(切记!切记!)。 投危机公关英语资人不是傻子,他们在尽调的时候会把:合同构成、收入、毛利、成本、净利等等都一一翻个底朝天。 在公司裸奔尽调之后,创业团队再打感情牌、未来预期价值牌、故事牌来太高估值,都没什么说服力了。并且之前在宣传的不详实之处,成为投资方用来砍估值甚至是放弃投资的理由。 融资不是旅游景点,卖一次门票就结束了。 非要高估值完全没意义。 更多的还是要寻找一个平衡:我们是一家估值合理的赛道头部公司! 一个靠谱的企业是要不能松一口气的,在资本的助推下要一口气跑到IPO。 投资人希望快速融资,抬高估值以提升基金的IRR。 但作为企业家这里面有个平衡,需要掌握企业融资的节奏。 把业绩做上去了,领跑行业,自然钱就会向你聚集。 融资的过程不能拖沓,快速的结束战斗,把时间放在下一阶段的公司业务之中。(业绩数字和估值是相辅相成的) 产业投资方开始的时候会助力创业公司业务,但往往后面会左右公司的独立性。 纯财务投资不会干涉公司的业务,但往往要求公司快速提振业绩、抬高估值。 作为创始人平衡好股东的占比和需求至关重要,但最重要的是: 创始团队不能丧失对公司的控制权,否则这家公司就会沦为一个走下坡路的生意公司。 六、招人创业公司,对人的渴求是不言而喻的。 什么时候招人,招什么样的人,招多少人,这几个问题如果没有想清楚就急急忙忙的招人,你可能又会掉进坑里了。 回想14年刚成立的时候,360(现在的奇安信)的投资款还没到位,我们凑了50多万就开始干,为了省钱,最开始没租办公室,CTO敏哥的朋友在银河SOHO有个较大的办公室,有一排工位空着,我们就全部人马搬过去,还剩五六个工位。 安顿好之后,马上就开始招人! 首先招的是研发人员,因为公司刚刚成立,一行代码都没有,就别提产品了,招销售没用,我自己就先兼着了。 基于成本考虑,刚开始招的一批研发人员,应该说整体薪资水平都不高,在北京当时算中等水平。 四年过去了,这批人只留下了一两个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实我觉得这样的选择在正常不过了。 打工本身就是追求的和雇主过程的目标一致,这段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很多年。 但创始人团队是和公司绑定的,我们要一直围绕着公司的发展去找这段时间最适合公司业务的人。 从2015年春节过后,我们就逐渐开始招聘销售和售前人员,我自己以前既没做过销售,更没管过销售,对于销售人员的招聘,完全是茫然的。 咋办?最快的办法,就是在行业里面其他竞争对手或者上下游公司里面去物色。 通过招聘网站,我几乎把当时业内所有竞争对手公司的销售、售前搜了个遍,直接给他们打电话。 很多人一听,威努特?没听说过,直接就挂电话! 我们是刚成立的公司,确实是一穷二白,没产品没市场,也难怪别人不理你。好不容易有几个人感兴趣,为了表示我的诚意,很多我都是直接开车去找他们聊,有的还是反复的聊。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我们到2015年底的时候,一个10多人的销售团队就初步成型了。 有了人,不代表就有了业绩! 我们十个人的团队,年底业绩是300万,人均才30万,就算是当时产品刚出来,市场不成熟,这个数据也远算不上好! 对于创业公司来说,销售就是生命线,没有足够的收入,就无法证明你的产品是市场认可的,你的商业模式是经得起考验的。 因此,虽然第一年数据很差,我们还是决定在销售方面持续加大投入:
逐渐接近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考虑到这个数字还是在工业信息安全行业并不太成熟的阶段完成的,含金量更高! 在这几年中,我们销售人员的更替也是比较多的,有一部分销售,来到公司之后,连续3个以上的考核节点无法完成业绩,有的甚至就是连续3个零,最后公司没办法,只好解除劳动合同。 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没有过多的责怪销售人员,而是更多的从自身找原因,希望能发现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给销售人员的薪资待遇,在同行业是比较高的,待遇没有问题。 经过2-3年的长期观察,我们最后才发现,根因就在招聘的时候,没有做到对人的全面、深入的考察,也就是说我们招到的人,不是能够帮到我们的人! (话说,面试2-3次,每次一个小时,也真的不容易看到一个人的真正能力) 创业公司招人,肯定是要来解决问题的,销售更是直接,你来就要能够签回合同,拿到回款! 而这些业绩无法达标的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两大类: 一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什么样的人能帮到自己; 二是我们无法识别对方是不合适这个岗位的。 解决第一个问题,要靠我们自己对业务本身有长期深入的了解和洞察力,你才能发现你认识一个客户的不同部门,会对最后结果产生明显的影响。 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维度对一个销售候选人进行甄别,而不能靠业务主管单方面的意见就做决定。 业务主管很多时候会迫于赶紧进人缓解缺人的压力,把一个长期来看并不合适的人招进来。 我在华为的一个销售高管朋友告诉我说,公司对于销售人员不用要求太高,只要这个人能够做到勤奋、诚实就够了。 话虽简单,但怎么在短短的1-2个小时的面试过程中发现勤奋、诚实这两个关键品质,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两个问题,都是对公司管理层的一个挑战。 如果一个公司在一个领域干了好几年,还无法洞察到什么样的人是自己需要的,以及怎样去找到这样的人,那么可以断言,这个公司在这个领域一定会失败。 为了提高招聘的准确率和有效性,我们提出了“以做工程的方式来做招聘”的方法。主要措施如下:
通过对招聘流程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大家对于招聘工作的理解更加深入,这种多维度多层级的对候选人的甄别,也在相当程度上提高了招聘的准确性,招聘水平逐渐提高,避免了公司资源的浪费。 一家优秀的公司,优秀是全方位的强。 一名好的员工,理论是全方位的好。 几轮面试中,在细节中嗅到他的优秀和闪光点。 招聘,本质上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就当然要分析投入产出比,要有投资收益; 影响投资收益最明显的,就是招聘成功率,根据我们公司的经验,如果招10个人,有3个人招错了,不能胜任工作,则公司是不赔不赚;招错超过3个人,则公司是亏本的。 所以,我们必须把招聘成功率提高到80%以上,即只能容忍1/5的招聘失误,公司的人力资源投资才是正向的。 具体到每一个人,其实也能分析出是盈是亏。 如果一个人能在公司提供正常的资源情况下,给公司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价值,那么公司在这个人身上的投资是赚钱的; 反之,如果一个人占用了很多公司资源,产出还低于公司平均值,那么公司肯定是亏的。 有人可能觉得这个标准不太好度量,怎么准确形容这个标准呢,我想用到今日头条张一鸣的一个理论:
科技公司,核心资产是人。 人才的密度直接影响公司的竞争力,如果我们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发现人才、甄别人才的手段和体系,那我们不可能构建起一个高人才密度的团队,也就很难在竞争中获胜! 对创业CEO的建议:
另外,我还有几个经验要跟大家分享:
最后,我想加一段,用来记录一下这个坑对于威努特来说,价值多少。 计算公式: 截止到2018年,公司成立四年以来,公司离职员工近80人,这里面,公司在招聘阶段存在问题的,有30%。即24人; 这24人的平均薪酬在30万,按平均一年离职计算,24*30=720万;到了今天2019年中,人力肯定是有浪费的。 仅仅人力薪资费用已经损失1000万元,而对于公司来说,认识到问题只是第一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还会继续付出代价。 但无论如何,早一天发现问题,对公司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说起来数额巨大,让人触目惊心,而这种浪费,消极怠工,碌碌无为的情况,在每个公司或多或少的发生着。 公司最大的浪费,其实是招聘了投资回报率奇差的人! 人力的浪费是隐性的,在控制成本的时候,财务往往习惯于看报销和出差的部分; 其实和人力工资和社保公积金这些成本比较起来,报销、出差标准、房租等等都是小巫见大巫。 七、营销
供大于求的年代,是公司就要营销,就要炒作,就要忽悠! 所以,现在机场读物里面,营销类的书籍最畅销,营销大师最受追捧,首都机场T1/T2航站楼出来第一个广告牌就是某营销公司的,常年不换,足见该营销公司是赚够了钱的。 无论你是做to B,还是做to C,现在的老板,普遍都有很强的品牌意识,在品牌宣传上是毫不吝啬投入的,市场预算少则几百万,多则千万,甚至上亿。 市场营销,花钱的途径很多,最基础的是媒体软文、广告;往上是行业会议、沙龙、论坛;再往上是就是自己主办会议,自己搞行业party。 这么多钱投下去,肯定是能听到响的,如果某公司能够持续半年以上大手笔投入营销,慢慢的行业里面还能形成XX公司不错啊,品牌很响啊等等这样的评价。 以上描述的,基本就是很多老板对营销工作的认识。 其实:以上全错! 周围有个老板,以前对营销工作不太重视,干了几年之后,觉得吃了产品没有品牌的亏,痛下决心要重金砸营销。 先是高薪聘请了大公司出来的营销总监,然后给这个总监一大笔市场费用,于是这位总监就开始了他的表演:
再一看销售额,跟去年差别不大啊,这营销,干打雷不下雨啊? 还有一大堆各种的会议,上榜,排名,也许对融资to VC有用,但对销售真没用。 这种现象,在我周边不是少数,老板都知道营销重要,也愿意花钱,那为什么实际效果不好呢? 什么是营销?营销大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冲突论、定位论、超级符号论等等,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创业者,我的理解: 就是要让你的目标客户首先知道你的产品,然后了解你的产品,最后喜欢并消费你的产品! 所有的营销动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做!其余的变化,都是叫做看起来有变化,实则无用。 回到上面这个案例,官网UI不好看,得看是否影响客户查阅公司的信息? 如果没有明显影响,只是不符合一部分人的审美,改版就不是很有必要。 名片设计不好看,年轻化,高端化的改版后来受到了客户的质疑,因为客户是政府部门,审美很保守,觉得改版后的名片有失稳重。 活动、会议、沙龙、展会层出不穷,参加多了之后发现,好多场合来的人就一直是那几个,演讲的嘉宾,几乎换汤不换药,下面的观众几乎都是友商,有限的几个客户早被人架走了。 (年轻的CEO其实早就陷入了别人的产业链的套路。对于骗子,后面我们慢慢谈) 这些常规的营销动作,只能给企业带来60分左右的成果,对于一个立志于打造品牌的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我在从菊厂出来的时候,最后一个岗位就是网络安全营销经理,在这个岗位上,全面接触了成熟大公司市场营销的标准套路式打法,对于从产品管理、产品定价、产品促销、渠道管理等环节都有所涉猎。 自己创业之后,刚开始也是沿用这套标准打法,以产品为基础,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官网、公众号、微博一个都不能少,软文、宣传稿定期推,行业会议站站不落,几万一次的商业演讲也在所不惜,几十万一次的特装展每年最少参加三次! 时间一长,就发现这个套路的有效性越来越差,投入产出比越来越低。 怎样才能突破? 经过分析,我发现,我们是一个技术型公司,能够源源不断产生新内容的只有技术相关的文章。 而像其他比如获奖、参加展会、领导视察、上新闻等等,首先都有成本,其次也会耽误正常的业上海节目推广软文务开展。 所以,第二年,我们决定坚持以技术宣传为主,发动公司所有技术部门主管来写技术文章,每周2-3篇,持续做了一两个月后就发现,只要我们发质量比较高的技术文章的时候,阅读量和转发量就比较高,而且新关注我们公众号的粉丝也会增多。 持续一个月的高质量的技术宣传,带来的阅读量、转发量和新关注的粉丝数量相当于我们花50万办一次展会! 这个是非常令人振奋的,而且随着我们持续将近一年的技术宣传,技术圈的人都知道威努特的公众号有好文章,想看的话就去找,而且可以下载直接使用,有时候写个论文,方案都用的上。 这样,我们的公众号就逐渐成为整个行业技术人员的一个聚集地,要知道技术人员认可一个品牌,可比一个销售人员的推荐更让人信服! 通过这个方法,公司的品牌在技术圈树立起来了,同时不断向非技术人员、领导决策层扩散,逐渐形成了全行业的口碑! 另外,我们发现跟媒体合作,有些有效果,有些几乎没有。 总结下来发现,那些泛行业的媒体,只能带来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一些知名度,而无法触碰到真正的行业客户。 只有那些垂直行业的媒体,才能把你的内容推送到真正的客户面前! 因此,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应该从一开始就去努力发掘你的目标客户所在行业的垂直媒体,跟他们深入合作,可以让你的声音以最快,最完整的方式到达你的客户。 持续半年以上,你在这个行业就会逐渐有知名度,这个时候,同步把销售力量投放进这个行业,虚实结合,开拓这个行业就会容易的多! 最后,宣传要立足于客户需求,立足于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而不能仅仅讲我们的产品功能多先进,概念多超前。 威努特的宣传,就很少单独讲某一个产品,通常都是以行业解决方案的方式出现,这样让客户逐渐形成“工控安全找威努特就够了”的理念,效率更高。 相当于把我们所有的产品都宣传了一遍。 因此,我对于技术型创业公司的营销,有以下几点建议:
计算方式: 公司成立前两年,市场费用总价花费约300万,这里面,投放不精准,内容有偏差的大概占比有40%,即120万的直接损失; 公司在这些有问题的市场推广里面,投入的人力约有12人/月,按一个营销人员月薪2.5万来计算,人力成本浪费30万; 市场费用又损失150万元,而对于公司来说,认识到问题只是一小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肯定还会继续付出代价。 但无论如何,早一天发现问题,对公司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作者:威努特,龙国东;公众号:常垒资本(ID:conswall_cap) 来源: 本文由 @常垒资本 授权发布于,未经作者许可,。 ,基于CC0协议 |
上一篇:花三千万写出的十个 to B创业大坑(上)
下一篇:新消费巨浪淹没了多少创业者的底层思考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花三千万写出的十个 to B创业大坑(中)”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花三千万写出的十个 to B创业大坑(中)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3年, To B 创业, 中级, 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