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数据出现波动不要慌,手把手教你搭建数据异常}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数据出现波动不要慌,手把手教你搭建数据异常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前言日常观察业务数据时,如果数据出现波动,我们心里总会犯嘀咕:这个波动到底是不是在正常范围内?如果数据与业务预期相差了好几倍,那我们又头疼了,原因那么多,到底哪个才是导致数据波动的原因? 别慌,这篇文章中,教你从0-1搭建数据异常监控体系。 数据分析师的面试总是绕不开一类经典的案例题:
总结一下这类问题的形式:
这里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我会看看数据具体的波动时间是什么时候?然后看看当天我们有没有做什么活动或者产品改版? 业务经验丰富一点的还会说,我会把用户分成新老用户,看看具体是哪个人群结构发生了波动?我还会…… 这样回答有问题吗?没有,但是回答得好不好呢?可能你自己心里也犯嘀咕,因为我们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答法,有没有漏掉什么我们自己心里也没有底。 实际上,对于这种数据波动的问题,考察的是你系统性思考的能力,也就是能否站在全局角度,通过严谨的逻辑与业务结合来思考问题。 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如何从0-1搭建数据异常监控体系。 一、数据异常检测数据异常。所谓异常,可以理解为不符合预期的数据。这里的预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业务预期和合群预期。
业务预期比较好理解,有经验的业务人员在做一次新的运营活动时,心里往往会有个预期的数据值。当实际值在心里预期之外,可能就需要拉着分析师找原因。 合群预期是一种定量的判断,有两个条件:
所以重点在合群预期的判断上,转换成业务语言就是:什么样的波动才算是异常呢?日活从20w掉到15w算不算异常? 如果我们每天的日活如下图所示,在20w上下波动,突然掉到15w,算不算异常? 如果我们的日活如下图所示,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工作日在20w左右,节假日在15w左右),那12月12日的日活为15w,算不算异常?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所谓异常,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场景来看,对于合群预期,有没有科学的方法来检测数据波动导致的异常与否? 答案是有的,对于波动异常检测的方法主要有:z-score检测(3sigma准则)、分位数分析、孤立森林、聚类、lof局部异常因子检测、one-class svm(适用高维空间)等。 下面简单介绍下常用的3sigma准则是如何判别异常的。 统计学教材中,关于3sigma的定义为:正态分布下,数据落在3区间内的概率为99.7%。 所以对于任意一组数据,只要我们知道了和,那我们就可以设定正常值的上下限(-3,+3),只要在这个范围抖音禁止行业之外的值,我们就认为是异常值。 关于如何判定异常值还有很多已经成熟的方法,这里不做展开。 二、数据异常定位从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一组数据中,如何判断新加入的一个数据是否是异常,那如果出现了异常,我们如何定位? 我们把异常数据的定位分成两块去拆解: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1. 外部因素定位外部因素我们一般采用PEST分析法(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即通过四个方面去分析:政治、经济、社会、技术。 政治层面主要是新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对数据产生影响。如最近的滴滴上市被叫停,各应用市场禁止上架APP,那么滴滴的新用户数在政策颁布之后一定会下降。 经济,这里我为了理解方便,列了三个维度:竞品功能上新、竞品运营活动上新、竞品数据。这里主要是考虑到竞品的变动导致了我们数据的波动。 还是以打车软件为例,A打车软件最近对全体用户搞了一个新的运营活动,花1元钱可以购买五张6.5折的打车券,且在工作日无时间限制。 假设这个活动的参与用户很多,且A软件和B软件的重合用户较多,那么A软件此次的运营活动就会影响到B软件的用户数据,毕竟人是“趋利”的。 假设我们既没发现竞品有功能更新、又没有新的运营活动呢?那么我们可以看下我们出现波动的指标,在竞品中有没有出现变化。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用户次日留存在某个时间段出现下降。如果主要竞品也出现了同样特征的波动,在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判定是市场情绪出现了波动,大家都“下降”了。 社会因素主要是舆论压力,用户生活方式、消费心理变化、价值观变化的改变对我们的数据造成的影响。 技术层面指的是一些创新技术的问世等带来的影响。这两种因素带来的数据影响一般不会是突然的,用户生活方式的改变、新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才会造就。 所以这两个因素如果存在的话,在数据上的表现会是缓慢下降的趋势,而不是突升或突降。 2.内部因素定位实际业务过程中,数据波动由内部因素导致的可能性更高。 数据出现波动,那么和数据相关的系统都需要排查是否出现问题。在内部因素的定位中,我们按照数据的生产关系将各参与系统分成:生产者、参与者、加工者三个部分。 其中生产者是用户。所有用户的行为都由用户产生。那么用户侧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比较常见的是用户结构出现变化、渠道来源出现调整,用户反馈出现变化。 用户结构指的是我们在对业务过程搭的指标体系中,按照用户属性将用户分成:新用户、次新用户、老用户、流失用户(当然,这个不同业务形态区分的维度也不同)。 如果我们的新用户突然变多,本身新用户的活跃度就比不上老用户,再加上新用户占到我们日活的50%,那么这样的情况反映到数据上就是日活的次日留存降低,整体用户的活跃度也降低。 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用户地域分布、性别、机型、登录时段等维度来定位用户。用户维度分得越细,我们的定位就会“快”而“准”。 数据参与者是产品侧、运营侧、BI侧。 产品侧比较好理解。我们产品功能的上新、老医美策划功能的下架,已有功能的改版,都会导致数据的波动。 运营侧也是同理。双11我们新运营活动的上线,之前的运营活动下架,已有活动改版之后新的玩法,都会对数据造成波动。 所有的数据可视化基本上都是由BI开发的一个个报表堆砌的,所以BI也是数据的重要参与者。由BI侧导致的数据波动大多数出现在口径不一致的问题上。 这里可能有很多产品和运营的小伙伴深有同感,自己公司的BI经常会在不同时间点给出统一口径下的两份不同数据。 这里我为广大的BI同学们正名一下,作为BI,数据的准确性是我们的红线,给出准确的数据是我们的义务。但是往往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之前的底层数据架构开始不堪重负。再加上人员的流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开始凸显。这时,大多数的公司还处在追求业务扩张的阶段,不会花时间和资源来处理数据底层架构的问题,毕竟花时间又看不出明确产出。 这个问题的破局只有自上而下,具体在这里不细说。 最后一个生产关系是数据的加工者,即开发侧的数据开发、数仓。这是最容易忽视却是出问题频率较高的部分。 这里要简单说下我们的数据生产加工过程。用户生产的行为、属性等数据并不是直接生成的可视化报表,需要经过ETL清洗、数据入库、再到数据处理,最后成为可视化看板。 而在上述的每个环节中,都可能会造成数据丢失的问题。常出现的问题有对接的服务器漏采集数据,传输数据的服务器之间未添加白名单导致数据丢失等。 很多时候查到这里确认是这个问题后,我们会恍然大悟。 三、数据异常归因经过前面两步:数据异常检测、数据异常定位,我们基本上定位到了数据波动的因素,那究竟是不是这个因素导致了我们的波动? 这里举个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归因这个步骤。比如五年级的小明在之前几次月考中数学都在95分左右,但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80分,小明妈妈非常不满意,认为是小明最近一直在玩手游导致的成绩下降。小明很委屈,他觉得这次是题目太难了。 妈妈为了证明是手游这个因素影响了小明的成绩,从期中考试结束后到期末考试期间,严格禁止小明玩手机。结果小明期末考试考了95,达到平时的成绩,小明妈妈就更坚定了是手游影响了小明的学习。 这里举的例子对应到业务中,也就是说在数据异常定位之后,我们还要证明确实是这个因素的变动导致了结果数安保公司据的变动。 在这个环节我们都是采用AB实验的思想,比如我们定位到了是新增用户变多导致了我们整体次日留存的下降。那我们就可以保证其他因素不动,只是剔除新用户,再取一下次日留存的数据,看看数据是否依然波动。 四、总结还记得我们一开始的问题吗? 如果XX指标发生了波动(上升或下降),需要你去定位原因,你的分析思路是什么? 通过我们前面的讲解,我们会这样回答:
其中外部采用PEST分析法,内部因素按照数据生产关系分为生产者、参与者、加工者,在对每个层级分别排查定位问题。
微信公众号:董点数据。分享产品、运营、数据思维。 本文由 @董点数据 于。,。 本文为《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
上一篇:高阶产品经理必修课01:终于有人把数据指标讲明
下一篇:一个案例,看懂用户画像如何做出效益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数据出现波动不要慌,手把手教你搭建数据异常”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数据出现波动不要慌,手把手教你搭建数据异常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2年, 初级, 数据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