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3 | 标签: 共享单车 | 作者:Q8 | 来源:网络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共享单车之战,究竟谁才是大赢家}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共享单车之战,究竟谁才是大赢家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我几乎每天都骑共享单车,对单车的行业动态比较关注。过去一年行业发生巨大的变化,聊下我的感受及对共享单车的理解。 巨大的流量入口 2016 年王兴说,互联网开始进入下半场,纯互联网产品的机会越来越少。共享单车在当时却成了明星项目。共享单车的骑行灵活度高,价格低,能够解决出行最后 1-3 公里的问题。这是网约车无法解决的,而网约车有较多的替代工具:公交,地铁,的士等。衣食住行,四大高频消费场景。互联网里,吃有外卖,穿有电商,住还差得远,行刚刚起步。 滴滴 5 日公布 2017 年数据:开通服务城市 400 多个,为 4.5亿 用户提供 74.3 亿次出行,日均订单量 2036 万。创始人程维在最近的财经采访中说「全中国每天有 11 亿次出行,滴滴只渗透了中国出行市场的 2%」。由此,可以想象出行市场的空间是多么的大。按滴滴 2017 年数据计算,滴滴人均年使用次数为 16.5。摩拜和 ofo 人均单日使用 5.70 次以上。较网约车相比,共享单车出行频次要高得多,这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从我身边观察,共享单车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景地铁站到工作区/住宅区的通勤。早上上班时,上班骑共享单车搭乘最近的地铁站,这时候地铁站附近的停放单车是最多的。到了工作区最近的地铁站,再骑行共享单车去公司,这时候地铁站附近停放的自行车是最少的。而下班时候的场景恰恰相反。大部分单车都是围绕这三个地方来回移动的。而公交满足了用户最近的通行需求,所以在公交站附近看不到这一现象。 庞大的用户群体 除了上下班通勤外,单车的使用场景还有平时的健身锻炼,外出活动。用户使用单车的意愿比较强,越来越多人选择骑单车来锻炼身体。在深圳,生活节奏快,自行车道少,骑行机会少,只有骑行爱好者愿意购买自行车。共享单车出现,降低用户骑行成本,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 共享单车的全网覆盖率已经逼近网约车。在一线城市,共享单车的渗透率为 8.04%,是出行用车 5.21% 的 1.5 倍。摩拜和 ofo 的用户主要以一线城市为主。因为受政策的影响,一线城市都已经限制单车的投放量,用户增长趋缓。二三线城市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极光 2017 年 11 月数据显示,第一梯队ofo和摩拜月活跃用户分别为 2680 万和2442 万。第二梯队的哈罗单车和永安行分别为 452.3 万和 333.3 万,合并起来近 800 万。 摩拜和 ofo 的订单量在 3000 万左右,哈罗单车现在日均订单量超过 1000 万,是前两者的 1/3。 运营的账本 共享单车刚开始时,单车投放量不多。为了方便,我开通了多个单车账号,需要的时候有哪个车子就骑哪个。最多的时候开通有 5 个:摩拜,ofo,小鸣,小蓝,优拜,现在还在使用只有 2 个。期间,感受到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巨大变化。 2016 年底市场刚起来时,我和朋友算过粗账。单车收入主要有三项:用车收入;广告收入;押金收益。一辆车造价 500 元,3 年折旧。每辆日均使用 2 次,每次收入 1 元,每天进账 2 元。全年 365天,除掉极端恶劣天气,按 300 天正常骑行时间来算,一年进账 2*300 = 600 元。车辆每年需要维修护,按成本 500 支出 25% 来算,全年下来共支出 600 元。 第一年营收支出平衡,后面 2 年纯进账,每年毛利 500 元。单靠用车,就能盈利。再算上后期的广告收入,押金收益,稳妥的买卖啊。到了 17 年时,整个市场的运营风格就变了。为了抢用户占领市场,都推起了免费骑行。整个行业都开始了无底洞地烧钱,运营面临了几大挑战: 无稳固的现金流收入 早期各个单车的用户量少,除了用车费用之外 ,没有其它收入来源。推出免费骑行后,等于是切断了收来源,拼的就是融资的速度。账上的资金消耗跟下不上融资的节奏,就会被立马淘汰。小蓝单车,是我最早感觉到资金紧张的公司。2017 年 3 月份时,小蓝单车推出免费半年卡:199 元。半年内骑行超过 6 次退还 199 元。这不就是变相向用户借钱吗? 我当时还算了一笔账:按年化 10% 理财收益来讲,199 元半年可收益 9.95 元,要骑 10 次才能赚回本。小蓝单车少,平时又骑得少,不划算。半年后,创业公司风险大,半年后还不知道在不在。正好当时,小蓝单车接入支付宝,可以使用芝麻信用免押金。我就赶紧退掉了小蓝的押金。后面小蓝说要推出带屏幕的共享单车,召开了发布会。估计是公司想讲一个升级版的故事,来吸引投资方融资,最后也没有下文了。 到了 9 月份,小蓝没做任何通知,把之前的半年卡升级为一年期,延长了用户资金使用时间。新闻开始爆料各个公司资金都出现了问题。ofo 接入支付宝时,我立即退掉了押金。小鸣单车申请退还押金时遇到了点麻烦,申请了一个月后还没有给退,给客服打电话说要投诉到工商局,后面没几天就收到了押金。我身边有朋友使用小蓝和小鸣,到现在押金一直都没有要回。 车辆的生产投入 2017 年摩拜的投放量估算在 600 万左右,平均每个月要投放 50 万,每辆车的成本按 1000 元来算,每个月生产车辆需要花费 5 亿。1 月 12 日,网上有人发文章「重磅!ofo 被爆账户现金仅能支撑一个月」,称 ofo 账户上可用资金剩下不到 6 亿人民币,按照每月 4-5 亿元开支计算,仅够 ofo 支撑一个月。随后,ofo 发表公开声明进行澄清。 根据我最近使用 ofo 的情况了解,ofo 资金应该出了问题。我在去年 11 月份时领取过 ofo 3 张免费月卡,账户上至少有 60 多天的免费骑行时间。但在 12 月 31 号时,ofo 却扣了我账户的余额,免费骑行剩余天数也被置为 0 。 我打电话给 ofo,给客服反馈该问题时,客服反复让我提供信息:什么时候注册的 ofo,什么时候什么渠道领的月卡,最近一次用车是在什么时候。当我问她:ofo 是不是资金遇到了问题,为什么把我的天数清零。她坚定地说,ofo 不会故意修改用户的信息,可能是系统出现故障了,需要排查后才能确认。从一开始接电话,客服的语速很快,让人感觉应该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 运营持续投入 车辆的损坏率对车辆运营的成本影响很大。摩拜跟 ofo 在运营策略有很大的不同。从第一代产品开始,摩拜宣扬「四年免维修」。产品逻辑是优先考虑加固,然后再是用户体验。而 ofo 的车辆接近于普通的单车,车辆的坚固性与摩拜相比,要差得多。 ofo 的新车骑行体验是要优于摩拜的。但 ofo 车辆更容易遭到损坏,车辆损坏比例要高于摩拜。综合上来讲,摩拜的体验是优于ofo的。尽管ofo投放的车辆要比摩拜多,当你去开锁时,试了 5 辆车,能找到一辆能正常的算是不错的,体验自然赶不上摩拜单车。 与摩拜相比,ofo 的运营策略是比较粗暴,以规模取胜,帮助了 ofo 进入第一梯队。与之相近例子,体验最好的小蓝单车,造价成本高,投放量在前期阶段没跟上来。政府出台政策限制,前期用户数据没上来,融资没能跟上竞争节奏,退出了市场。 短期来看,ofo 车辆投放数据,月活跃数据要优于摩拜。长期来看,这种低成本投入是在积累运营债务,规模越大,运营的成本就越高,且远超过竞争对手。如果没有后续融资,这种状态无法延续。拼到最后,变成了谁能挺到最后,谁就能胜出。ofo 最大的两个股东是滴滴和阿里。滴滴不但自营单车业务,还托管了小蓝单车。阿里在 17 年 12 月份投资了哈罗单车,并没续投 ofo。ofo 与滴滴早就曝出不和,不愿被滴滴控制,也不愿意成为阿里的棋子。 最近的一个月里,摩拜与ofo 投放的优惠活动明显少了。2017 年下半年,两个公司与各大商户合作,推出免费月卡,现在都改成了单次免费骑行卡。另一方面,摩拜积极推销月卡。上个月的时候,3 个月的月卡只卖 5 元,现在是 10 元。为了刺激用户充值,摩拜的月卡设置的金额也比较有意思。1 个月的是 4 元,打 2 折。3 个月的是 10 元,打 1.7 折。6 个月,12 个月的都是打 5 折。明显,ofo 在诱导用户去充 10 元,以月活 2500 万来算的话,短期 3 个月内会有 2.5 亿现金入账。按照现在运营的节奏,摩拜可能会在 3~6 个月左右时间将月卡提到 5 折,也就是 10 元/月。到时,每个月会有稳定的现金流。 ofo 没有月卡购买选项。只有充值,20 元起步,没有优惠。充 50,优惠 20,相当于打 7 折,优惠力度比摩拜要小得多。看来,ofo 的资金状况要比摩拜紧张得多。 共享单车的看法 虽然共享单车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但我并不认可现在的共享单车运营模式。网约车集合了社会闲散车辆,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出行服务,降低了成本。一方面共享单车并没有集合闲散的资源,反而是生产更多的车辆,占用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另一方面,这些车辆因为随处停放,没有责任人管理,非常容易遭到他人的破坏,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 网上搜索「共享单车 破坏」关键词,能看到各式各样的车子。没车座的,挂在树上的,躺在河里的,还有各种品牌混在一起堆成山的,俨然就是一单车墓地。几家共享单车倒闭后,许多单车生产供应链的厂商收不回欠款。有些小的江浙小厂商抗不住押款,直接就倒闭了。单车公司倒下了,用户的押金也难要得回,这都是很大的负面问题。 网约车现在是滴滴一家独大,阿里最不愿看到。共享单车应该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滴滴星巴克的危机公关策略一路从撕杀出来,肯定不会容忍竞争对手的存在。出行领域里,阿里已经错过一次网约车机会,腾讯成为最大的赢家。阿里投资美团,美团不愿站队,而后买了饿了么。 ofo315危机公关处理,哈罗上演的投资故事,看起来像是外卖领域的翻版。腾讯领投了摩拜,滴滴领投了 ofo。滴滴的大股东是腾讯,如果阿里控制不了 ofo,那摩拜与 ofo 合并之后,腾讯又是背后最大的赢家。BAT 三家里,阿里是最缺流量的。阿里最近为了给支付宝引流,花钱铺天盖地地买流量。 摩拜和 ofo 的日订单量合起来近 5000 万,淘宝的日订单量在 4000 万到 5000 万之间。网购增速开始趋缓,单车的市场仍在高速增长。阿里不会轻易放弃这块巨大场景。照现在情况看,ofo 的日子并不好过,大概率会被迫被阿里收编。阿里投资哈罗更像是兜底之举。眼下,共享单车又到了艰难时刻,最快 18 年战场就会有新的变化。 |
上一篇:网络营销的优势有哪些?
下一篇:微信支付喊你回家过年,同城说春运回家有多难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共享单车之战,究竟谁才是大赢家”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共享单车之战,究竟谁才是大赢家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共享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