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交互流程中的三大重点}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交互流程中的三大重点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
每一个阶段看待问题的观念不一样,在前进的过程中,我希望利用这种方式,总结自己的想法,以后不断地学习和沉淀之后,都可以看到阶段性的自己。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品的视觉层也基本成熟,而如今越来越多人更加关注的用户体验。 一个产品的体验甚至可以直接决定了整个产品失败与否,大部分优秀的体验设计都是存在细节中,我们甚至不会很直接地发现他,但是当一个产品体验不好的时候,我们随时都会感觉到。 交互设计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甚至连我也将交互挂着嘴上,朗朗上口。 但是有的时候我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很了解更深入的细节 ,有时候咱们嘴上说的用户体验更多的是基于自己的一个习惯,甚至是想当然。 而最近我也一直在查阅这方面相关的资料,希望可以通过总结的方法,加强自己的认知,但是自己有点懒,拖了实在很久。 另外我的文笔也不是很好,写不出啥优美的句子,更多的是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探讨与交流。 根据交互设计中的操作,从最基础的形式上去详细地拆解,拆分为前中后三个步骤,针对这三个步骤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一个相对完善的交互流程中,基本是围绕着这三个点进行: 通过操作前的预知性,让用户更好地预见操作内容,从而减轻对信息的认知负担;操作中,即时告知用户正在发生的事情,反映操作现状,减轻用户焦虑。 整套流程也并不是一个死胡同,所以操作结束后,我们可以返回之前的状态;而整个交互流程,都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交互体验,整个流程也是在不断循环的。 所以我也主要针对这三个方向,通过自己的理解,结合案例进行总结。 一、操作前可预知预知这个词,从小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很神秘的词语,就像电影里面的预知未来那么神奇。 但是预知这个词语,在交互设计中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但是此预知非彼预知,并不是在股票app中预知一匹黑马,而他是尽可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用户操作前指导,方便地为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很好地提升了产品的易用性与使用效率。 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指示明确如果要尽可能让操作后的结果满足用户的预期,那么这个预期可能就是产品操作前的预知——用户非常清楚地知道这个是什么功能,就好比生活中的指示牌一样,指示如果你这样走,你会去哪? 在很早之前,苹果推出滑动解锁的时候,可谓是人皆喊好。苹果就是用非常明确的文字描述结果会如何,并且搭配指示箭头告诉用户需要这么滑。 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了,已经有指纹可以代替,但是这依旧是一个很棒的设计;所以我个人理解的是左右箭头如果表现得不够直观的时候,其实也可以用文字加以辅助描述。 2. 减少疑惑减少用户的疑惑,用户在已有的习惯基础上,已经能正确理解产品界面,并不需要太多的创新、以及打破常规,如果变得太多只会让用户觉得太疑惑。 从图形用户界面的推出一直到现在,图标都作为界面中大部分功能的入口,而一个明确的图标是能够让用户更好的理解,图标都是具有明确指定含义的、或源于生活中的各种图形标志,它充分模拟现实世界,并且根据元素的关键性特征进行提炼。 但是还是有很多功能,并不能清晰地用图标展示,这个时候依然使用图标,往往会给用户带来疑惑,所以适当的时候用文字描述,效果也不错。 3. 状态可见清楚明确的状态可以让用户操作前,更好地预知结果,以便省去多余的反复试错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优化用户体验。 这一点常体现在进度条、字幕索引导航上,像媒体类或者阅读类的产品,用户拖拽进度条肯定是想快进或者倒退。但是用户并不能很准确记住他想要的准确位置,所以这个时候拖拽进度条就会有一个小型预览窗口,分组导航也是这种效果,当用户区滑动调整时,他会提示跳转的目的地。 前段时间,我在使用sketch的时候也发现这个小细节,快速选择图层的时候,他会在前面显示清晰的状态,相比这一点ps就不够直观。 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体量越来越大,整个界面加载时间可能需要一小会,所以越来越多产品可能会利用结构界面的形式来作为加载缓冲页面,让用户完全进入页面前更加地了解界面结构。 这种形式在部分网页端也适用。 4. 小结用户对未知的事物会产生焦虑感、恐惧感,如果操作前,不能够准确判断出后果,便会感到恐惧,不会轻易操作,如果操作之后的结果与预期不一致,便会产生挫败感,那这将是一个失败的体验、进而损失用户; 因此,我们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完善操作前的功能,增强设计表达能力,符合操作预期。 二、操作中有反馈从问题的最本源出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有反馈呢? 这就好比人与人走在街上,你给对方打招呼,然而对方并不想搭理你,这个时候你肯定会觉得他冷冰冰的,毫无人情味。 所以产品中的有效反馈可以提高温情,不仅如此咱们还应该做得更完善一点——我们需要准确告诉用户,你在哪?你是谁?你干嘛了!你能干嘛!你不能干嘛。 而这些就是反馈需要满足的最基本要求,那么需要反馈的形式有哪些呢? 这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反馈的形式操作反馈,这一步属于操作的中间,而我也觉得这一步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那么何为反馈呢? 反馈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输入后即时返回输出。好比我敲键盘,屏幕上里面出现字母的道理一样,但这仅仅是一种形式。反馈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分为视觉、听觉、触觉这三个大类,而这些表现形式,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2. 视觉反馈形式反馈的形式有很多种,就像上面我举例的一样,视觉表现类的反馈,说的通俗一点就是肉眼可以直接看到的反馈,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形式,这种多表现于动效、弹窗、状态、文本等等。 下面呢,我重点探讨针对动效和弹窗2个方向。 2.1 动效反馈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动效也越来越普及咱们的每一款产品中,但是动效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凸显设计师的技法,动效也有它专门的研究方向和实际作用。 这篇总结呢也不是专门针对动效设计而说的,所以就不深入讨论。 2.1.1 反映状况 一个优秀的动效反馈可以很明确的引导用户视线,通过注意力的吸引让用户确定发生的内容。 比如iOS的应用,在长按之后,图标都会抖动起来,很明确的反馈给用户通过你的操作,现在可以删除了,这样可以和正常状态形成区别(曾经一度以为应用是吓得瑟瑟发抖) 在比较多的电商产品中购买商品、或者应用截图,缩小应用窗口等等一系列的操作反馈,都可能会运用到这种效果。 通过简单的路径动效,明确的引导用户关注这个操作所产生的状态,一般来说引导产生后的东西是对用户有意义的,是可以进一步操作的。 就好比我要看看购物车有多少商品了,或者截图后点击图片进继续编辑,缩小的窗口隐藏位置,所以动效的运用也是合理化的,并不是任何反馈都需要采用这种方法。 2.1.2 消除疑惑 在动效的反馈表现中,不仅仅体现在反馈结果的引导,也有很多动效的反馈。 这是为了解决用户的疑惑,用简单的动效明确告知用户目前进行的状态,减少用户疑惑,这种的一般体现在加载、刷新等等。 在操作中的加载,这个是最常见的加载形式有转菊花,也会有个别产品会为了突出品牌形象,菊花换成有意义的东西。 例如今日头条就是四个字的刷新,除此还有进度条的形式,例如音频加载的进度反馈,短视频播放时间进度,这种类型的表现可以明确的告知用户目前的状态(懒得找配图了,大家脑补一下)。 本页面操作中的状态反馈,一般会运用到模态加载,但是在有的情况下,会使得用户并不明确是哪个地方在加载。 所以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针对使用场景,继续明确反馈,例如下拉刷新反馈,下拉加载更多信息、发送消息、确定功能等等一系列。 页面内的反馈呢,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 比如众所周知的点赞动效,但是如果已经通过明确的动效来反馈你已经点赞,这个时候咱们就不需要使用其他方法再配合反馈,会显得额外累赘(配图有点难找,大家继续脑补)。 还有一种动效反馈,就是当我们下滑页面至底部的时候,会有小波浪的水纹,这个处理方式就很好地告诉用户——恭喜你,你已经到了最底部了,下面没东西了。 相反,如果我们缺少这个细节,可能用户会很疑惑,甚至认为手机是不是卡了。所以呢,我个人觉得,细节才是咱们设计师最应该把控的。 动效设计更好的表现过程,加强用户对界面的认识,加强了信息的传达,直观的表现状况,并且运用良好的动效反馈,减少了用户对信息间更少的疑惑。 但是动效设计的运用,不单单只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们去探讨。 2.2 弹窗反馈 弹窗类型的反馈,也是属于视觉形式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而弹窗也分为两种类型:一个是模态,一个是非模态(关于模态之前看过几篇文章写的很棒,建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单独去查阅)。 两者的区别呢,就是需不需要用户近一步操作。 那么这里呢,我也主要通过这2个方向,来大致探讨一下反馈的形式和一些细节问题。 2.2.1 模态 模态弹窗除了告诉用户信息内容外还需要用户进行功能操作,必须对其进行回应,否则不能继续其它操作。 所以一般来说,尽量减少使用模态窗口,过多的使用会导致用户视线打断,体验十分不友好,所以模态窗口的使用场景很明确。 弹出的模态不要让用户感到惊讶。让用户执行操作,如单击按钮、跟随链接或选项、触发模式。 不请自来的模式可能会使用户感到惊讶,虽然目前很多产品都采用打开即推送活动,这种方式是站着商业的角度,牺牲了一定的用户体验。 模态弹窗可以很好的吸引用户注意力。常用的有对话框、动作栏还有浮层。 对话框交代信息准确明显,用户快速掌握反馈内容,从而进行下一步操作。 动作栏一般多出现在底部,而这个更像是一个操作选项的容器,承载的内容较多。 与之差不多的还有浮层弹窗,但是浮泉山区抖因推广公司在线咨层更具有指向性,并且不会对页面其他内容进行过多的遮挡,但是在操作性的角度上并没有动作栏方便。 在执行删除操作后,会有对话框的形式告知用户,并让用户进一步操作,因为这个操作是一个不可逆的状态,需要用户确认,并不是直接就删除掉了。 但是我也发现QQ的侧滑删除,并不会弹窗反馈。我个人的理解是:也许是因为QQ删除不会删除聊天记录,并不是很重要,用户已经通过了侧滑操作,不需要再进一步提醒,从而减少操作的负担。 模态弹窗可以很好的聚焦用户视线,重要的内容可以让用户再进行操作。针对不同的场景,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形式,但是过多的反馈,也会使得用户烦躁。 2.2.2 非模态 非模态弹窗不会影响用户操作,用户可以不与回应,过一段时间就会自动消失,可以说再某些基础原理上和模态是相反的,但是非模态的弹窗一般是体现产品变更的信息和提示信息等,操作后会马上给予反馈。 Toast是安卓系统的一个控件名词,在iOS中与之对应的是HUD。HUD出现的频率很少,只有iOS系统调节音量的时候才出现过。两者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不同,HUD里的内容可以变化,Toast不可以,但是现在两平台基本共通,所以在使用上并没有很大的场景限制。 资讯类的产品中,用户刷新后,为了体现产品变更的信息,一般都会采用Toast弹窗进行反馈,准确的告知用户刷新结果。虽然安卓的官方规定写的是Toast放置在顶部,但是在大部分的产品中,Toast的位置比较随意,颜色也可以自由变换,甚至可以搭配图标。因为Toast展示时间较短,搭配图标可以提高信息的可读性。 Toast信息提示也可以称为轻提示,相比模态的对话框,这个就比较友好,并不会打断用户的操作,以比较简单的方式提示用户信息;但是有的时候可能会被用户忽略,所以使用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根据场景具体判断。 Snackbar也是安卓系统中的一个控件,虽然他不属于操作反馈里面的内容,但是我还是简单描述一下。 与Snackbar对应的有Noticebar(通告栏),Noticebar常出现在顶部,Snackbar常出现在底部。 Snackbar和Toast明显不同的区别就是可以进一步操作,但是他又解决了Toast展示时间短的一个问题——既能不影响用户,又能较好的体现信息,引导用户操作。 所以我个人觉得Snackbar是介于模态和非模态中间的另外一种形式。 在视觉的操作反馈中,除了动效和弹窗,还有很多其他形式,例如状态等。 但是其中的道理基本都差不多,只是为了更好的让用户明白进行了这个操作,你给我一个怎么样的反馈,可以让用户比较直观的了解内容。 3. 听觉反馈形式听觉是反馈的另外一种形式,其反馈的强度也高于视觉反馈,所以我们在使用时要极其慎重,因为过多的视觉反馈,会给用户造成干扰。 经常会使用听觉反馈的方式,比如电话和短信。 因为一般来说呢,手机来电可能是很突然的,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看着手机;所以听觉反馈,这个时候可能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不仅如此,例如收到消息,或者邮件发送成功等等。 声音是直观的感受,有的时候往往大于我们所看到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充分体现现实世界中的感受,增强感官反馈,所以在有的东西表现上,我们可以适当利用听觉效果打造效果。 例如删除照片的咔呲声,就好比撕碎一样;拍照时候的咔嚓声,就好比快门一样,这样可以在扁平化的视觉上,唤起情感方面的舒适感受。 4. 触觉反馈形式触觉反馈通常是以震动的形式,但是触觉反馈并不能很好的传递信息。 触觉反馈,在整个反馈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也会伴随着视觉或者听觉反馈一起,它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反馈的形式存在。 比较常见的触觉反馈可能就是错误操作、或者信息错误,会有震动反馈,提示用户操作错误。 还有一种反馈就是当我们调节音量的时候,我们长按音量键快速调节,当声音变成震动模式后,它会伴随着震动,反馈我们的操作结果。 触觉类的反馈虽然并不能有效的传递信息,目前的产品设计中,触觉反馈的出场率还是很少的,但是使用得当,效果也还不错,所以在运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 5. 小结操作流程中的反馈,可以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即时响应用户的操作、确认操作结果。 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结果,以及各种展示的方式,我们需要用最清晰的方法去答复用户,也要是最简洁的。 正所谓只有掌握了方法的基本原理,我们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为所欲为。 在动效和弹窗的反馈中,表现的形式有很多种,每一种可能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体现的效果也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操作后可返回产品交互流程的最后一步,操作后返回,这一步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平时都会注意到,但是也可能往往被忽略。 返回是所有操作中唯一一个可以控制页面后退的一种方式,其中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内容, 1. 返回的种类操作后可返回,但是这个返回的功能可能并不局限于返回,其实流程进行中、或者流程结束,返回的功能都有不同的形式展示,比如,关闭和完成。他们都体现的一样的功能,即操作结束后可以原路返回。 1.1 返回 返回在各种流程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出现,常用的表现手法就是向左的箭头,一般出现的位置在导航栏,所以也称为反向导航。 反向导航作为唯一操控页面后退的导航方式,但是安卓的手机一般底部都会有一个物理的返回键,而苹果的手机一般都会采用右滑的形式返回。 返回功能一般出现的场景多用于二级页面及以上,通过用户的操作,进入了新的场景,就可以利用返回的功能,退出功能场景。 1.2 关闭 关闭其实和返回上本质意义还是一致的——退出功能场景。 但是关闭更倾向于整个任务流程终止,就好比上面咱们一起讨论的操作弹窗反馈,这个时候操作可返回的原理就是利用关闭的形式结束反馈,可能是取消按钮,也有可能是关闭图标。 但是这个时候要注意,关闭图标和取消按钮属于相同的功能,且只能存在一个,否则会给用户选择上带来疑惑。 关闭指的是结束一个任务流程,一般出现的场景多用于任务流程,或者该页面进行的交互操作,并没有进入新的场景,这个时候关闭功能使用居多。 1.3 完成 完成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和关闭是相对的,完成更倾向于整个任务流程中,一个操作已经结束,用户完成了此次的操作。 虽然在体验产品的过程中,我发现使用完成的很少,但是也是存在的,一般更多的出现在编辑成功后、订单结算后、以及任务操作完成后,都会利用完成作为结束整个流程的按钮。 这三种类型其实都属于操作后可返回的概念,但是本质上还是有一点点不同,就如第二点里面说到的一样,同一个功能不会重复出现2个。 就比如我们常见的弹窗一样,一般只要有结束弹窗的金融类公关案例按钮,就不会再新增一个关闭的图标,这样会显得很多余、累赘。 2. 返回去何处?虽然上面总结的同样功能不建议同时存在,但是在很多产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返回和关闭共存的情况。 其实这就是和上面讨论的一样,在一个很长的操作流程中,用户点击返回按钮的时候,系统无法判断你是要结束流程,还是回到上一页面;所以就会出现返回、关闭同时存在的情况。 在部分产品中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也有部分产品并不是这种方法,他们是直接根据业务属性、以及任务的场景,最终决定返回的意义(这个我也不好说谁好谁坏,可能都有其中的道理) 在很多推荐阅读、或者相关商品的产品中,人们抱着无目的的心态,访问系统推送的猜你喜欢。 这个时候层级可能已经很深很深,一层层的返回也许不是很友好,所以有的产品使用的是直接返回到一级页面(站酷的猜你喜欢,返回就是直接回到一级页面)。 在很多购物电商类的产品中,每个店铺都有自己不同的分类结构和众多商品,用户在店铺选购的时候,也许通过关联商品、推荐商品已经绕得比较晕的时候,返回功能也许不能很好地找回迷失的路程。 所以底部这个时候都会有一个店铺的图标,而这个功能更是完美地避免了多次返回的操作,实现了快速回到店铺首页的功能。 3. 可能需要注意的操作后可返回,那就意味着返回功能是必须的,只不过表现的形式、种类有很多。 那么,咱们在设计返回功能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我这里通过分析总结了几点。 3.1 位置 通常的返回功能都是放置在导航栏的右边,这个也一直是大家很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也许为了提高页面的停留时长,毕竟返回这个功能对整个场景影响比较大,加强返回操作难度,所以才将这个功能放置在最难点击的左上角。 苹果官方建议是将用户想点击的内容放置在右边,所以很多流程结束的完成,都是放置在导航栏的右上角。 针对这个进行拓展,我发现很多弹窗设计,大部分的关闭都是放置在右边;但是也有少许的放置在左边,也许这个就是根据苹果的官方建议,想提高弹窗的存活率,增强操作难度,将关闭放置在左边。 微信这次更新,红包界面的关闭也是从以前的左边移到了最顺手的下方。 可能因为红包界面,大家不会像广告弹窗一样反感地关闭,不需要很难的关闭;而红包如果领取完,用户也可以快速地将红包界面关闭。 3.2 分段操作 当一个信息量比较大,任务流程比较繁重的情况下,用户操作中难免会遇到重新编辑,或者返回上一步的操作。 这样也许会影响整个流程,而我之前已经填写过的信息还需要一步步原路返回,才能找到我想到的位置;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分段信息展示,用户可以针对性操作,这样就避免了返回功能带来的困惑。 闲鱼的评估闲置功能,在任务流程中左上角的返回可以快速结束任务流程,回到分类页面,而每一条已经编辑过的信息,我们也可以利用修改功能进行快速修改,避免了更多的麻烦。 不仅仅如此,有些产品也会利用到步骤条的形式,这样不仅仅可以直观了解流程的步骤,也可以在用户需要返回的时候更加高效。 4. 小结虽然我们不会落下操作流程的最后一环——返回,因为缺少返回的流程,测试走几遍就可以发现问题;但是其中隐藏的一些细节内容以及方式、种类,往往是我们所忽略的东西。 相同功能有且只有一个——减少用户的疑惑,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返回的用途也不一样,通过任务的分解、导航栏的合理运用、随时关闭分流程等方法,提高返回功能的效率。 总结其实最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并不能说出一二三四 ,甚至都是抱着我以为、我觉得,或者喊着用户习惯来进行。 其实交互设计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细节以及设计规律、方法论在其中,只不过前人已经为我们种下了果树,后人就干脆凉快地乘凉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掌握好种子的配方,才能更好地前行。我也希望这篇文章只是一个起点,通过它拓展更多的知识内容。 愿未来,我们一起种下成长的果实。
作者:徐思磊 来源:https://www.ui.cn/detail/465790.html 本文由 @徐思磊 授权发布于。,。 ,基于CC0协议 |
上一篇:用户体验设计的价值——感悟和反思
下一篇:浅析“扫一扫”中涉及的交互
一、标题规则:标题关键词分开的店铺,关键词排名和权重会排在前面。所以店主...
作为一个淘宝卖家,关注自己的店铺权重,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这对自己的销量、...
一般的消费者在淘宝买东西的时候都会先输入一个他理解这个产品的词组,顾客的...
淘宝直通车收费方式还是挺好的,所以对于一些资金比较少的淘宝店家来说,推广...
第一步:登录到淘宝卖家中心,点击左侧菜单中的『物流管理-电子面单平台-我的...
推广当然都希望立竿见影,最好来一个点你广告的,就做一笔生意,所以要选择你...
现在开淘宝网店只要交一些保证金就可以完成了,可以说是投资最低的创业成本了...
宝贝滞销,也就是说宝贝长期没有销量,上架之后90天依然没有销量,那么淘宝方...
直通车坑位指的是大家在使用直通车做店铺推广的时候,官方平台给予宝贝的展示...
线下活动对很多网站来说不容易,对于一些静态网站来说更加无从着手。比如技术...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交互流程中的三大重点”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交互流程中的三大重点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2年, 交互流程, 初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