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

时间:2023-01-19 | 标签: | 作者:Q8 | 来源:网络

小提示:您能找到这篇{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绝对不是偶然,我们能帮您找到潜在客户,解决您的困扰。如果您对本页介绍的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内容感兴趣,有相关需求意向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

笔者用幽默生趣的口吻,与大家分享:舆情的历史由来,以及在古代,当局如何管控舆情?以此讲历史故事的方式,希望能对当今的产品设计工作中祈祷一定的启发作用。

老衲在舆情圈子摸爬滚打十几年,你当我是小学生,来这里给我上语文课?

还真的不好意思,可能小学老师也不清楚“舆情”这个词背后的那些故事。

相信有同学会问,你不是吃饱撑着了吧,为何花那么多精力和大家讲解“舆情”的含义和由来?

这我就要好好开导开导你了,鲁迅曾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

马克思:“咳咳,鲁迅,你再说一遍试试?”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期间流传与发生过很多出名的历史故事。笔者上大学时虽然很少逃课,但遇到无聊的老师讲课时,会偷偷拿一本喜欢的古籍打发时间(虽然很多古籍生涩难懂)。写这篇文章目的,其实就是想找回青春的回忆,顺便用简单好玩儿的表述方式,和大家分享那些已有千百年历史的,平时不曾被大家所听闻,却对产品工作有启发的故事。

一 、“舆情”的含义及由来

大部分人都会问问度娘,百度百科收录的是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王来华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中的定义。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

好奇的宝宝们,请大声告诉我,你们真的看懂百度百科对这个词的解释么?

什么是“社会空间”、“中介性”、“主体客体”?

读完是不是和我一样一脸懵逼,学了这么多年的小学语文都还给了老师。

咳咳,同学们老师要开始讲课了~

据记载:甲骨文中已有“舆”字,学者们解读此象形是“车”的左右围绕着两个人。

《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马有囤,牛有牧,以待百事。”

这里的“舆”指造车的人。大致意思就是:拿十天干对比,划分十个社会等级,为了维护统治。

读不懂?

没关系,会数数就行——一二三四五六,“舆”排在了第六位,可见在古代社会阶层当中属于下等人。

历经汉代,历史文献中“舆人”与“庶人”一样,成为普通百姓的代名词。

在唐代之后的历史文献中,“舆情”一词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加。除了唐昭宗在他的诏书常用,《延禧攻略》中由“大猪蹄子”乾隆主持审查,纪昀等高官学者编撰的《四库全书》在“经”、“史”、“子”、“集”就出现了近百次之多。

而在今日《新华字典》中,则被解释为:群众的态度和意见。

通过以上例子,相信大家已大致了解“舆情”的基本含义——“舆”即为民众,“情”即为情绪的意思,结合在一起即为民众的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等。

二 、“舆情”的重要意义及主要收集方式

前面介绍了那么多故事,可见:历朝历代封建社会的执政者,无论出于稳定政权,还是发展经济等其他方面原因,或多或少都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收集舆情,对消极的舆情进行收集和控制。



那么,收集的方式有哪些呢?

1. 采诗观风

采诗观风是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

史籍记载最早在周朝:有一种职位虽小,却能够公费游历全国的官员叫“风人”。他们的职责就是一年四季去各地收集老百姓或贵族文人所作“诗歌”,放在现在就是民谣(听着像是超级嗨的职业,工作吃喝玩四不误)。经后人整理为《诗经》,内容被分为三部分《风》、《雅》、《颂》。

《雅》多为贵族祭司之歌,《颂》多为宗庙祭司之歌,不接地气,咱们来讲讲忠厚老实老百姓的《风》篇。

那时的老百姓要是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给执政者听,甭提有多(T)激(M)动(D)了,所以,大部分是委婉表达被压迫的哀怨与愤怒,当然也少不了对爱情的向往。

有一篇讲的是小伙子正值壮年,春风习习的夜晚,寂寥无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念念不忘的是蓝天白云下,在河边光着脚丫采摘荇菜的“窈窕淑女”。

钢铁直男们,想起来了么?

这就是高中时候特别难背的《关雎》啊!

2. 谏

“谏”是古代从下至上的一种进言形式。

《战国策》记载齐威王曾悬赏求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意思是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此令一出,群臣进谏,齐国政通人和,他国争相模仿。”

还有一个故事,简直是体现了我国古代刑法的至高“人权”。

《汉书》记载:一个未成年的少女提萦因为她的父亲犯罪要被肉刑,她上书文帝愿意入官府做官婢,以抵赎她父亲该受的肉刑。文帝很怜悯和同情缇萦的孝心,最终下诏书废除。

(注:肉刑是一种极其恐怖的刑罚,分为指括黥(刺面并着墨)、劓(割鼻子)、刖(斩足)、宫(男的割小JJ,女的***)、大辟(死刑),这里就不展开讲了,感兴趣的同学自己研究。)

3. 朝议

也就是在朝廷上官员们对政治和舆情的议论。

东汉时期有百官会殿,上朝官员多达百人,那时各州郡长官都会把政绩、民间疾苦汇报上来,叫“举谣言”,类似于我国现在每五年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4. 官员巡察

难道是由侠义小说《康熙私访》改编,由张国立老师导演的,小时候最爱看的《康熙微服私访记》那种(不小心暴露了年龄)?

大家不要被这部剧给蒙骗了!

一个皇帝怎么可能只带着一个和尚、一个太监、一位嫔妃和一名宫女,就跑到百姓中,喝粗茶,吃淡饭,坐驴车,还到处惹事,文武百官上朝和奏折都把他累的够呛了。

康熙六次南巡,从《康熙南巡图》第一卷就能看出那规模是有多大了。车驾从北京的永定门道京郊的南苑——也就是现在北京的丰台到大兴。想象下,从城内护送的军队到了南六环——用《小崔说事》小品中,宋丹丹一段台词就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

以上四种方式,构成了一套以劝谏机制为核心的舆情收集系统,但这种舆情收集系统存在着诸多问题。

当地的长官可以直接或间接编造利于自己的民谣来瞒天过海。执政者虽表面上不会不欢迎进谏,那如果你谏言影响到皇帝或大臣宗室们的私利,或言辞不当,就会招来杀身之祸。

朝议虽然可以了解民情,但最终的决策权还是在皇帝手中,皇生鲜电商 网络营销帝有时也会固执己见。老百姓上书过程中障碍颇多,离得远的光路费就是个问题,即使到了京城,说不定哪个大臣就把他拿下了(是不是像现在因为某开发商强拆,拆迁户群众上访到北京这种感觉?)。

因此,尽管历朝历代有采取一定措施对舆情进行收集,但下情上达的途径仍然不够畅通,存在大量反馈渠道受阻的现象。

三 、“舆情”的管控方式

舆情体现出来的意识是不同思想、信仰、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取向。



当一个社会热点出现时,每个人有自己评判的角度和观点。然而,在高度集权与君主专制下的封建社会,执政者为维护国家完全的统一,消除混乱,就会采取一些方法管控。

1. 毁

  • 从源头上销毁不同意识的书籍。
  • 秦朝丞相李斯,此人师从荀子,荀子思想为帝王之术,强调“法制”。他建议:烧毁除秦记以外的史书及《诗》、《书》、等百家书记——也就是“焚书坑儒”事件
  • 汉朝国相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把法家那一套废弃,将孔子之术升格为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

2. 禁

禁止讨论政治等敏感话题。

  • 汉朝末年就曾发生过禁“党人之议”。
  • 魏晋南北朝禁止知识分子议论时政,违者终身不能做官,陶渊明看透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干脆辞官回老家种田,写出“采市场调研名称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

3.赏罚

  • 宋朝议论时政要置以重典,或刺配,或迁边,或斩首。宋哲宗还厚赏检举“妄语者”。
  • 元朝规定:“诸公事非当言而言,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以上四种管控方式大概构成了我国古代执政者对舆情管理的主要管控系统,可用 《荀子》中一句话来总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若把“舆情”比作水,执政者比作舟,从大量的史实可以得出,历朝历代对舆情的管控往往是堵大于疏,但众多老百姓的舆情汇集成一片汪洋,岂是一片舟所能够阻挡?

看完后抖音小店个体和企业入驻相信同学们脑海里充满着好奇,那近现代“舆情”发展历程如何?

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我国政府都有哪些收集和管控的方法?

得嘞,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由 @起昵称真难 于,,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

上一篇:增长王者:为什么你的用户增长越做越差?(一
下一篇:用户访谈 | 你需要离用户更近一些


版权声明:以上主题为“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的内容可能是本站网友自行发布,或者来至于网络。如有侵权欢迎联系我们客服QQ处理,谢谢。
相关内容
扫码咨询
    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
    打开微信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小提示:您应该对本页介绍的“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相关内容感兴趣,若您有相关需求欢迎拨打我们的服务热线或留言咨询,我们尽快与您联系沟通古代版舆情管控:“堵”大于“疏”的相关事宜。

关键词:1年, 初级, 舆情,

关于 | 业务 | 案例 | 免责 | 隐私
客服邮箱:545321@QQ.com
电话:400-021-1330 | 客服QQ:545321
沪ICP备12034177号 | 沪公网安备31010702002418号